“粤港澳大湾区氢走廊”建设项目在广州启动

发布时间:2024-03-25 14:10:39
来源: 中国网
阅读量: 1508

3月23日上午,2024年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委会年会暨全国燃料电池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开幕。“粤港澳大湾区燃料电池技术与氢能产业发展促进会”及首条“粤港澳大湾区氢走廊”建设项目在会议开幕式上正式启动。

本次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委会、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办,广州开发区管委会、黄埔区人民政府、广东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支持,广东广晟氢能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委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韩敏芳,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晟控股)董事长吕永钟,广州市黄埔区委副书记、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冼银崧出席开幕式。

史玉波在致辞中指出,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作为氢能应用的最直接的突破口,燃料电池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将在交通、电力、化工、冶金以及分布式动能等多行业中应用,充分发挥其在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此,我们应围绕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加强技术的研发、产品的设计,完善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布局,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新技术,强化供给侧综合能力。

广东省属国有独资重点企业广晟控股董事长吕永钟在致辞中说,广东省是是全国燃料电池和氢能产业发展的高地。为进一步整合燃料电池与氢能产业链的上下游资源,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氢能经济圈,建立高水平的国际产、学、研转化推进器,广东控股牵头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燃料电池技术与氢能产业发展促进会,力争搭建起一个以国家政策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多元开放的平台,助推广东省乃至全国氢能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广晟控股下属企业广东广晟氢能有限公司(简称广晟氢能)总经理刘伟告诉记者,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物流业较为发达的核心城市, 城市经济体量占全省的66.1%, 且彼此城际线间隔均在 70km以内, 具备氢能绿色运输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

记者了解到,广州、佛山、东莞、深圳四市都已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文件中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广州氢能枢纽、产业集聚中心和比较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氢能运营中心。到2030年,将建成集制取、储运、交易、应用一体化的氢能产业体系。《佛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文件中指出:到2025年,氢能源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达到500亿元,氢能源产品推广应用累计超过11,000套,加氢站达到43座。到2030年,建成氢能源产业集群,实现氢能源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1000 亿元。《东莞市加氢站“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文件中指出:至2024年全市建成加氢站22座,2025年底前共建设29座。《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文件中指出 :到2025年,推广示范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1000辆,建设加氢站不少于10座。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刘伟说,为进一步促进氢能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更宽维度、更高质量的氢能示范应用场景落地,广晟氢能规划并提出了大湾区氢走廊这一商用车重点项目。该项目将由广晟氢能牵头,联合云韬氢能、开发区交投、氢蓝时代、清极能源、中集氢能等多家产业链上下游战略合作企业,依托大湾区优越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规划在湾区构建“佛山-广州-东莞-深圳-香港 ”、“广州- 中山-珠海-澳门 ”、“ 广州-佛山-茂名-湛江 ” 三条氢能绿色运输典型路线;同时在核心节点布局建设4座制加一体化加氢站,以满足整条线路车辆的运营需求,其中黄埔永和加氢点由广晟氢能参与投资建设,首年将在该线路上投放600台氢能车辆进行运营。

与会专家们认为,目前,粤港澳三地在氢能领域的研发投入、技术水平、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通过加强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发展,可以进一步提升湾区在氢能领域的整体竞争力。建设氢走廊不仅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也将对未来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会议开幕式还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三院院士张久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骆静利、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忠伟做特邀报告,各位院士先后分享了各自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创新成果。

会议设置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氢能与双碳相关技术等主题论坛,为从事燃料电池发电、电解制氢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研究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的平台。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踊跃发言,热烈交流,报告了各自的研究情况,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