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渔具,如何“钓”动世界?

发布时间:2025-11-11 15:51:54
阅读量: 221

你知道吗,当你悠闲地甩出鱼竿,享受垂钓之乐时,你手中的那根钓竿,极有可能来自中国的海滨城市——山东威海。

“全球每10根钓竿,就有6根为中国制造;每3根中国制造里,就有1根来自威海环翠区。”这串惊人的数字,背后藏着一段关于一座中国城市与一项全球产业的传奇。

缘起:从“借帆出海”到“破浪领航”

威海的渔具产业,始于一次成功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时间回到1981年。威海环翠区诞生了中国第一支玻璃钢鱼竿,就此拉开了中国钓具产业化的序幕。

“最初的技术是从日本引进的。”威海科尼渔具创始人刘金波回忆道。彼时的威海,如同一个虚心的“学徒”,凭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和天时地利之便,承接了来自海外的订单与技术。

这里是沉默的“世界工厂”一角,“能制造,但不知道客户要什么”,只能为海外品牌代工,处于价值链的底端。这也注定了代工的日子无法一帆风顺。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台湾一家公司做设计开发的刘金波,曾帮助境外客户在威海采购,却常常面临“有订单,但没有合适产品”的窘境。从中发现商机的他,于2004年赴威海创业,帮助当地改善工艺、设备,最终于2009年创立了自主品牌“科尼”。

转机:来自于核心材料的“破壁”之战

钓竿的灵魂在于材料。当轻盈坚韧的碳纤维成为市场主流,其核心技术却长期被国外封锁。怎么办?自己干!

威海领军企业光威集团,硬是突破了长达30年的国外技术封锁,成功研发出国产碳纤维。这种材料的强度为钢铁的7~9倍,细度却不足发丝的1/10。

从此,一支重量仅60~70克、却能轻松钓起十几斤大鱼的威海造钓竿,成为了可能。中国钓具产业,真正挺直了“腰杆”。

“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威海钓具在全球钓具市场占据很大的比率。目前,威海渔具的国产替代率超过90%,不依赖进口,可以自产自销。”威海富源百川创始人马西峰介绍,其中鱼竿、鱼钩等产品质量已达到世界顶级水平。

如今,威海已形成了涵盖碳纤维原材料、制造设备、配件、成品、电子商务、会展赛事等多要素的全产业链体系。这里有钓具生产及配套企业4000多家,年产值超100亿元,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正如威海市环翠区商务局党组成员、环翠区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董聪所介绍,威海已构建起“以原材料生产为上游,以钓具及配套产品生产为中游,以线下实体、线上电商销售为下游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进阶:从“单打独斗”到“超级集群”

解决了“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威海渔具产业又面临新的成长烦恼——上千家企业分布零散,产业链协作不畅,环保压力日益增大。威海没有选择“内卷”,而是开创性地走向了“共享”与“智造”的协同之路,展现出惊人的产业组织韧性。

“共享车间”的东方智慧:由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宝飞龙打造的“共享喷涂中心”应运而生。中小企业无需自建昂贵的环保喷涂线,就可以来这里“打卡”上班,享受高标准、低成本的生产服务。这种“抱团”模式,不仅节省了生产成本,更提升了整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无人车间”的自我革命:走进威海汉鼎渔具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车间,仿佛进入了一个科幻世界。机械臂精准挥舞,碳布在生产线上自动完成卷管、缠带、固化、脱芯等30多道工序,最终“蜕变”为一支支性能卓越的钓竿。

渔具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以鱼竿为例,60%左右的工序需要手工制作,杆胚、油漆、装手把等50多个工艺需要20~30人花费两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我们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系统,节约了70%的人力,还将产品质量提升了20%。”威海汉鼎创始人刘超介绍。更让人自豪的是,这套“中国智造”的自动化设备已经出口到了日本。

流量密码:从“卖产品”到“创品牌”

走进威海富源百川钓具有限公司的办公楼,通道两边遍布的直播间中不时传出主播门热情介绍产品的声音;在威海汉鼎的电商打包车间,工人们踩着电动平衡车在上千平方米的货架中穿梭,货品打包完成后,直接送到车间一隅停放的各家快递货车中……掌握了核心技术与先进生产模式的威海渔具,开始在国内外市场“双线开花”。

线上,他们玩转所有电商平台。汉鼎连续8年稳坐天猫钓竿销量第一的宝座;富源百川则是快手平台钓具类目的销量冠军。2024年,仅威海市环翠区钓具网络零售额高达52亿元;今年1—9月份,环翠区钓具网络零售额高达38亿元,位居全国县级区域第一。

“如今,渔具的电商发展趋势很明显,一是品牌化,消费者越来越认品牌;二是追求好产品,以前是能用就行,现在不仅要好用还要性价比高。”刘超道出了行业变迁的轨迹。

“我们公司目前有14000个SKU,其中自产率在60%左右。”马西峰介绍,除了提供丰富的产品选择,渔具企业还针对目标市场当地的鱼情、消费者垂钓的习惯,在产品性能、外观设计上进行深度开发。这也使得威海渔具企业具备了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线下,他们的品牌成了“国家名片”。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力”,威海钓具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威海钓具”集体商标于2024年10月正式发布,成为国内首个钓具区域品牌。科尼渔具的高端路亚竿已销往全球51个国家,更曾7次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威海钓具从此贴上了“高端”与“可靠”的标签。

值得一提的是,威海还把钓鱼做成了“流量入口”。威海国际渔具博览会已经举办了17届,吸引上千家境内外企业参展,其中威海本地企业占比约20%。凭借968公里绝美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威海每年还举办超过50场各类钓鱼赛事,从“国际海钓节”到“全国路亚锦标赛”,吸引了全球钓手前来挑战。

当钓手们在威海的碧海蓝天间搏击大鱼时,他们手中的威海钓具也成为了最真实的“全球广告”。“钓具之都”由此升级为“海钓圣地”,产业与城市名片完美融合。

从40多年前引进第一根玻璃钢鱼竿,到今天掌控全球超60%的市场份额;从默默无闻的代工基地,到品牌林立的“钓具之都”。威海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抓住机遇、突破创新、协同发展的生动样本。

下一次,当你在水边看到一位钓友,不妨问一句:“哥们,您这竿子是威海造的吗?”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