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独角兽重塑能源再度赴港IPO

发布时间:2024-09-04 17:30:00
来源: 证券时报
阅读量: 3554

氢能独角兽上海重塑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塑能源”)二度提交港股上市申请,继续闯关IPO。

港交所公告,9月2日重塑能源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委任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招银国际融资有限公司及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为整体协调人,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重塑能源是一家中国领先的氢能科技企业,公司专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装备及相关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并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氢燃料电池工程开发服务,令其能够提供制氢及终端应用一站式解决方案。重塑能源是中国氢燃料电池领域首家实现了专有氢燃料电池系统海外商业化应用的公司。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销售输出功率计,重塑能源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23.8%;按2023年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总销售额计,重塑能源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三。按2023年重卡搭载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总销售输出功率计,重塑能源位居中国氢燃料电池系统市场第一,市场份额为42.4%。

招股书显示,重塑能源是中国氢燃料电池领域内,首家同时实现自主研发及量产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的企业。重塑能源拥有PEM及ALK电解产品。此外,其是中国氢燃料电池领域首家实现了专有氢燃料电池系统海外商业化应用的公司。

截至今年5月31日,重塑能源氢燃料电池系统为中国超过5900辆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动力;该等汽车的累计行驶里程数约2.1亿公里。重塑能源已与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多家知名国际企业建立业务关系,如德国舍弗勒集团和日本丰田汽车。其与长城汽车、潍柴动力、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化是首批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的中国企业。

重塑能源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氢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提供氢燃料电池工程开发服务;销售氢能装备及相关零部件及其他,主要包括提供售后服务。

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4年前5个月,重塑能源分别实现收入5.24亿元、6.05亿元、8.95亿元和1252.1万元;该公司年内亏损分别为约6.54亿元、5.46亿元、5.78亿元、4.09亿元。同期,重塑能源海外收入逐年增加。由2021年的550万元增至2022年的860万元,并进一步增至2023年的2320万元。

股权结构方面,中石化资本直接持有重塑能源14.33%股份,一汽解放直接持有4.43%股份,国家制造业基金持股4.59%。

氢能源行业发展迅猛。2022年全球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8亿美元,自2018年起以37.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全球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于2027年达到820亿美元。

同期,全球氢燃料电池销量由2018年的784.8MW增至2022年的3194.0MW,以42.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燃料电池汽车则是主要驱动因素,预计到2027年全球氢燃料电池市场将达到48754.2MW,期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72.5%。

而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已由2018年的7亿元增至2022年的2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8%。预计将于2027年达到293亿元。按2022年销量计,中国占到全球燃料电池系统市场份额约18.9%,氢燃料电池系统销量达至603.0MW,2018年至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9.1%,预计将于2027年达至13053.5MW。

回顾重塑能源的上市之路颇为曲折。早在2021年3月,重塑能源曾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获受理,但同年8月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本次IPO,重塑股份原计划募资20.17亿元用于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建设项目、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2月29日,重塑能源转战港交所,递交港股招股书,但于8月29日失效。9月2日,重塑能源再度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冲刺IPO。招股书显示,重塑能源本次香港IPO募资金额将主要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装备的研发及扩产;海外市场业务拓展等。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