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温县:城市“更”新 以“新”换“心”

发布时间:2025-09-04 14:02:56
来源: 经济日报
阅读量: 386

路网骨架快速拓展、秩序井然,老旧小区华丽变身、焕发新颜;环城绿道串起生态美景,街角游园承载欢声笑语;文旅街区彰显城市韵味,“一刻钟阅读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河南省温县这座兼具古老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小城,正以细腻的“绣花功夫”悄然更新,将民生幸福织入城市的经纬。

近年来,温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以建设“美好宜居城市”为目标,全面开启“靓丽、品质、绿色、智慧、韧性、文明”新时代城建工作篇章。

那么,城市更新持续推进中如何迭代升级?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建设展现出哪些成效?这些群众关注的民生考题,看温县如何认真“作答”。

串联绿地游园织密生态空间

傍晚时分,温县慈胜公园里逐渐热闹了起来。孩童自由自在奔跑嬉戏,老人三五成群休闲聊天,惬意十足。

居民张爱玲趁着清凉在此休闲锻炼,脸上洋溢着幸福。“以前这里就是个废弃坑塘。现在环境大变样,出门就是公园,吃过饭就能来锻炼。”一席话道出了附近居民的真切感受。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惬意,是温县践行“生态宜居”行动、建设绿色水润城市的成果。近年来,温县在城区的边角地、闲置地块上见缝插绿,在城乡接合部依托自然水系,将古温国体育公园、郭熙文化园、滨河公园等主题公园巧妙串联,建成全长约21.7公里的环城水系;先后建成33处城市口袋公园、7处城市公园绿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613.12公顷,绿化覆盖率45%,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环城绿道与口袋公园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更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让这座城市向着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方向大步迈进。

完善交通路网畅通城市“脉络”

城市更新不仅要“改旧”,更要“提质”。“以前一下雨,路面就积水严重。现在可好了,路面平整,积水没了。”日前,温县弘达社区的王国仙喜笑颜开。据了解,温县祥云街中段(黄河路-太行路)部分路段,尤其是低洼区域,长期以来一直是雨季积水的“重灾区”。今年8月10日,随着排水管道改造工程全线恢复通车,困扰这一区域多年的雨季积水问题终于得到根本性治理。

与此同时,温县振兴路、温泉路、东一街、博学街、黄河路东段、黄河路西段排水防涝地下管线升级改造已完工,完成老城区排水防涝地下管线升级改造总工程量的99%。这些可见、可感的变化,也让“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成为市民的幸福增量。

温县聚焦“630”工程和“两城三区”建设,按照“3+3+N”工作思路,有序实施子夏大街、司马大街、慈胜大街北延等主次干道建设,解决“断头路、卡脖路、破损路”问题。大力开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背街小巷等综合整治,修复存在问题的窨井盖、坑洼破损的人行步道等市政设施隐患。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通了“主动脉”、畅通了“微循环”。

慈胜里文旅街区。张昊摄

温县城区一角。张昊摄

温县子夏公园。张昊摄

特色品质提升激发城市活力

当夜幕降临,陈家沟中沟老街的太极元素与特色美食碰撞出独特韵味。这条全长不足千米的特色街区,日均客流量超万人次,成为本地居民休闲打卡的热门地。“白天在拳馆里学拳,晚上可以在夜市品尝中国特色美食,还能观看文艺表演,真是太有意思了!”来陈家沟学拳的荷兰游客Vincent笑着感慨。

文化的浸润不止于舌尖。从城区到农村,从机关到学校,群众就近就能找到一个窗明几净、绿植掩映、书香弥漫的书屋——“有声阅读图书馆”、自助借阅机等现代设施,让“书香温县”成为触手可及的日常。

陈家沟“今夜·东沟”、慈胜里文旅街区、全民健身中心、南渠河村火车头餐厅……当越来越多的闲置资源、边角空间、宝藏场地被激活,这座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懈的努力,持续推动城市更新和微治理,拓展和培育城市新生产业态、新生活空间、新消费场景。

“进入新发展阶段,城市建设必须主动适应变化,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空间载体。”温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刘博介绍,下一步将大力引导特色商业街区持续提升软硬件环境,带动街区与周边业态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