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东北全面振兴的“桥头堡”,辽宁商务工作正以开放为笔、创新为墨,在渤海之滨书写着新时代的振兴篇章。2025年前三季度,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辽宁商务系统锚定“开放引擎”战略定位,通过消费提振、开放突破、创新赋能三维发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步增长,对于提振消费的作用日益凸显;实际使用外资额跃居全国前列,外贸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商务答卷。从沈阳中街夜市的烟火气到大连港的巨轮穿梭,从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到中欧班列的高效运行,辽宁正以商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东北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消费提振 市场焕新
沈阳中街夜市的非遗展演吸引游客驻足,传统皮影戏与现代灯光秀交相辉映,摊位前排队购买老字号食品的居民游客络绎不绝——这幅热闹场景正是辽宁消费市场活力迸发的生动缩影。辽宁省以政策创新与场景升级双轮驱动消费市场复苏,通过精准施策与全域活动激活内需潜力,实现消费规模与质量的协同提升。在政策层面,投入超80亿元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形成“1元补贴拉动8元消费”的乘数效应,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全省统筹开展4000场覆盖城乡的促消费活动,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火热消费氛围,有效释放多层次消费需求。
走进辽宁各大商圈,仿佛踏入了一个个欢乐的消费海洋。从俄罗斯食品文化周的异域风情,到夏日消费季的清凉体验;从首发消费季的新品璀璨,到汽车提振消费活动的动力澎湃,一场场精心策划的促消费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年以来,全省已举办30余场重点促消费活动,指导各市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活动超4000场,同比增长三成以上。
在消费热潮中,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进辽宁的千家万户。出政策、建平台、优流程、促宣传,一系列组合拳让消费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购在中国·2025全国家居焕新消费季”活动在辽宁的举办,更是满足了消费者对绿色、智能、适老化家居产品的升级需求。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和音响器材、可穿戴设备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2%、8.9%和16.9%,绿色消费正成为辽宁消费市场的新风尚。
服务消费提质扩容,亮点频出,2025辽菜产业经贸交流活动搭建了高水平产销对接平台,吸引全国食材供应链、餐饮连锁企业超800家齐聚辽宁,现场参观人次突破17万。离境退税服务的优化更是让境外旅客在辽宁的购物体验大幅提升,全省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快速增长,首单“即买即退”业务在沈阳落地并迅速推广,同步上线的“码上办理”小程序让退税变得轻松快捷。
夜间经济作为辽宁消费市场的新亮点,正以“夜游、夜购、夜食、夜娱、夜展、夜健”多元融合的姿态,持续创新消费场景。沈阳市的“沈水之阳 夏夜未央”系列活动、大连市的夏日消费季暨大连啤酒节、本溪市的“暑期玩乐家”等活动,让夜市人潮涌动,烟火气十足。商旅文体的深入融合发展,更是让辽宁的夜间经济消费新IP不断涌现。
从年初的《辽宁省经济社会若干领域稳增长惠民生政策举措》到4月的《辽宁省提振消费6条政策》,再到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一系列政策举措让消费者得到了更多实惠,也培育壮大了更多商贸领域的经营主体。

开放突破 能级跃升
在渤海之滨的大连港,巨轮往来穿梭,集装箱吊装作业昼夜不息,岸桥起重机的钢铁臂膀将满载辽宁制造的集装箱精准码放——这一幕展现了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的繁忙景象,见证着辽宁开放型经济的强劲韧性。辽宁开放型经济在2025年展现出量稳质升的发展态势,通过外贸韧性提升、外资结构优化与招商引资模式创新的协同推进,筑牢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今年前9个月,全省出口3038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0.3%,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这组亮眼的数据,是辽宁开放活力的生动注脚。
在稳外贸的征程中,辽宁多管齐下、精准发力。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外贸企业。分行业举办的外贸政策培训,为企业送去了及时雨;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外贸“破零”行动,让更多企业勇敢地迈出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全省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超800家。优势产品在政策的支持下,如展翅高飞的雄鹰,应出快出。恒力重工新增涉外泊位开放5个,大窑湾保税物流中心获批保税物流中心试点综合保税区改革措施试点资格,为船舶、整车出口铺就了畅通无阻的道路。
外贸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丹东市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跨境电商综试区数量达到7个,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1%。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飞机保税融资租赁和船舶跨境金融租赁业务,实现进出口额23.9亿元。辽宁建立协调机制,组织工作专班,开展外贸优品对接活动,帮助出口受阻企业开展内销,深化外贸要素保障,推动葫芦岛港口岸绥中港区正式对外开放,完成首船铁矿石进口。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调整企业补贴方式,组织2000余家省内企业参加百余个重点境外展会,高质量举办俄罗斯、匈牙利、日本、蒙古国自办展,帮助企业抓订单、拓市场。
尽管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但辽宁却如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坚定看好中国、深耕辽宁。外资领域亮点纷呈。今年前9个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29.9亿美元,同比增长13%,规模居全国前列,全年利用外资32亿美元的目标有望顺利完成。新登记外商投资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今年前9个月达619家。外资企业以占全省经营主体0.3%的数量,贡献了全省近1/5的税收、近2/5的进出口额,创造了近50万个就业岗位。规上工业外资企业更是以占全省总量1/10的数量,贡献了近1/5的营业收入、近9/20的利润总额、近1/5的从业平均人数。
“引进来”诚意满满,“走出去”快马加鞭。辽宁以全球视野谋划工作,跳出辽宁看辽宁。向东开放,举办日本—大连活动周、韩国—沈阳活动周等活动,推动对日韩合作再上新台阶;向北开放,通过高层频繁互访、举办高水平经贸活动等,与俄罗斯、蒙古国、白俄罗斯政商界深入交流,举办俄罗斯食品文化周、中俄地方投资发展与贸易合作大会等活动,扎实推进重点区域开放合作。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发展的能级不断跃升。辽宁正以开放的姿态、坚定的步伐,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辉煌篇章。从发展逻辑看,辽宁正通过“外贸稳规模—外资优结构”的递进路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发展格局。外贸增长为产业升级提供市场支撑,外资质量提升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二者形成的良性循环,正在重塑辽宁作为东北开放门户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赋能 动能转换
在沈阳综合保税区的智能查验中心,机械臂如灵动的舞者,精准地将跨境电商商品分拣至指定位置,海关监管系统凭借AI识别技术,实现秒级验放,让货物快速通关。这看似寻常的一幕,实则是辽宁以创新为笔,绘就对外开放新画卷的生动缩影,是创新赋能下辽宁实现动能转换的精彩见证。
辽宁这片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热土,正以制度创新与通道建设为双轮,驱动着对外开放的巨轮破浪前行。在制度创新的浪潮中,辽宁自贸试验区勇立潮头,全面完成123项改革任务落地,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区域产业升级的道路。“保税+”新业态蓬勃兴起,全国首单艺术品保税进境、东北首个铜精矿保税混矿等创新案例相继诞生,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这些创新举措,如同神奇的魔法棒,打破了传统发展的束缚,让辽宁在对外开放的舞台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通道建设方面,中欧班列宛如一条条钢铁巨龙,穿梭于东北与欧洲之间。其运行质量持续提升,开行规模保持平稳。沈阳—别雷拉斯特精品班列更是通过优化运输组织,实现时效提升30%。满载汽车配件等工业产品的班列,成为连接东北与欧洲市场的高效物流动脉,让辽宁的产品能够更快速、更便捷地走向世界,也让世界的优质资源汇聚到辽宁。
创新的脚步不止于此,辽宁在文化与商业的融合中也积极探索新路径。组织老字号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和全国“老字号嘉年华”系列活动等宣传推介活动,为老字号品牌搭建了走向世界的舞台。全国第一个组织开展的“品味老字号 嗨逛步行街”主题活动,连续三年召开的中华老字号(东北)博览会,以及主办的老字号促销市集、老字号与长寿企业研究论坛,在全国老字号领域形成了较大影响。第八届进博会上,萃华珠宝亮相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大会技艺展示,辽宁沟帮子熏鸡入选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年度案例。进博会辽宁展区以“乐购辽宁,惠享美好”为主题,带来了辽宁优品的匠心之作和承载辽宁记忆的老字号品牌,让世界透过这里,看见了辽宁的好山、好水、好生态,好品、好物、好风味。
“辽宁优品”这一公共品牌,在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引领下,成为辽宁走向世界的“黄金名片”。“山海有情,天辽地宁”,人文交流活动展区里,辽宁以“山”“海”“辽”“宁”四字划分产品类型,各具特色的好物令人目不暇接。“山”之好物中,阜新玛瑙雕刻作为第一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瑰宝,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海”之产品里,辽宁作为东北三省唯一有海的省份,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孕育出的贝类等海鲜,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佳肴;“辽”之产品里,辽宁的老字号品牌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宁”之好物满载着辽宁人民的热情与祝福,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辽宁制造”好品好物共同汇聚了辽宁制造精品荟盛宴,成为时光沉淀的品质见证。
辽宁老字号,这些具有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信誉的品牌,涵盖食品加工、酿酒、医药、餐饮等行业。近年来,它们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通过推出新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发展工业旅游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老字号不仅是商业品牌,更是辽宁地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俗风情,在创新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种“新载体—新项目—新成效”的发展路径,如同强劲的引擎,推动辽宁对外开放能级跃上新台阶,为东北全面振兴构建起制度创新与物流畅通相互促进的现代化开放体系。立足“十四五”规划与东北振兴战略全局,辽宁商务发展以开放引领与创新驱动为双轮,构建服务全省大局的现代化商务体系。
未来,辽宁将聚焦消费、开放、产业三大维度,通过政策创新与务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消费端,持续深化“政策+活动”双轮激活机制,以以旧换新政策撬动耐用消费品升级,同步培育首发经济新业态,支持沈阳、大连对标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形成内需增长新引擎。开放端着力构建“平台+通道”立体网络,推进辽宁自贸试验区2.0版改革,加快大连商品交易所国际化进程,同时强化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功能,提升东北亚物流枢纽辐射能级。产业端实施“外资+内资”协同攻坚,深化“三企联动”机制(央企、外企、民企),围绕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
踏上东北振兴的发展之路,辽宁商务发展的实践印证了一个深刻启示:唯有以开放破解发展瓶颈,以创新激活内生动力,才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展望未来,随着华锦阿美石化等千亿级项目投产、自贸试验区2.0版改革深化、沈阳大连对标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速,辽宁将加速形成“消费引领、开放带动、产业支撑”的商务发展新格局。正如辽宁省商务厅负责人所言,商务工作将始终以“振兴担当”为使命,持续深化“三企联动”机制,优化“平台+通道”网络,让老工业基地在开放型经济的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更坚实的商务支撑。辽宁商务发展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自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更在于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探索出一条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路。通过构建“政策创新—平台赋能—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辽宁正从传统工业基地向现代化开放型经济强省跨越,未来将持续强化东北亚合作枢纽地位,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商务新动能。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