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通过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勘查效率与资源发现能力

发布时间:2025-07-24 10:14:58
阅读量: 485

中国经济报导:自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山东省通过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勘查效率与资源发现能力,在富铁矿、金矿、稀土等战略性矿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 “科技赋能找矿” 的山东范式。

科技创新驱动找矿理论与技术双重突破

深部成矿理论创新引领新发现

针对鲁西深覆盖区富铁矿勘查难题,山东提出 “禹城式” 成矿模式,首次揭示含煤地层中赋存富铁矿的地质规律,突破传统铁矿找矿认知。该理论指导齐河 - 禹城地区探获 1.42 亿吨富铁矿,全铁平均品位达 54.58%,矿体最大厚度 119.67 米,是我国罕见的高品位富铁矿床。

这一发现不仅开辟了深覆盖区找矿新方向,更推动鲁西 — 邯邢 — 鞍本覆盖区纳入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立体勘查技术体系破解深部探测瓶颈

构建 “空 - 地 - 井” 一体化勘查技术体系:

空基遥感:通过卫星遥感解译圈定区域构造格架,结合无人机航磁测量锁定矿化异常区;

地面物探:应用广域电磁法、三维地震勘探等技术,实现地下 3000 米深度地质结构精细成像,钻孔见矿率提升 40% 以上;

井中探测:研发智能导向钻探装备,在齐河 - 禹城项目中实现钻孔轨迹偏差小于 0.5°,精准穿透 119 米厚矿体。

莱州 - 招远金矿项目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在 - 3000 米深度圈定 671 吨金矿预测资源量,其中后坡靶区钻探验证新增金金属量 25 吨。

人工智能重构找矿全流程

打造 “透视山东” 地质大数据平台,集成全省 148 种矿产数据,建立 “1+16+N” 三维地质模型。引入 GeoGPT 地学大模型实现三大突破:

数据智能分析:自动解析历史勘查报告,提取有效信息生成找矿靶区建议,效率提升 70%;

成矿预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在莱芜铁矿普查中预测富铁矿体空间分布,钻探验证吻合度达 85%;

智能决策:通过模拟不同勘查方案的资源发现概率,优化勘查投入产出比,降低盲目勘探成本。

科技赋能下的战略性矿产增储成果

富铁矿资源量跃居全国前列

2020 年以来,全省新增富铁矿资源量 1.44 亿吨,其中齐河 - 禹城地区贡献 1.42 亿吨,占全国同期新增总量的 60% 以上。

该区域通过 “财政资金引导 + 社会资本跟进” 模式,投入 1.65 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超 10 亿元,形成探采一体化产业链。

金矿找矿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胶东地区应用 “三维成矿预测 + 定向钻探” 技术,新增金资源量 583 吨,莱州西岭金矿以 580 吨储量成为全球最大单体金矿床。

通过深部探测,胶东金矿勘查深度从 1000 米拓展至 3000 米,探获资源量占全国新增总量的 40%。

新兴矿产资源实现历史性突破

稀土:济宁微山郗山地区圈定 35 个矿体,新增轻稀土资源量超百万吨,使山东稀土储量跃居全国第三;

锂矿:在淄博张店、泰安新泰首次探明氧化锂资源量 2.1 万吨,填补山东战略性矿产空白;

铷矿:新泰地区探获 5221 吨铷矿,达到大型规模,为新能源产业提供资源保障。

创新机制保障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部省协同攻关机制

自然资源部与山东省建立 “央 - 地 - 企” 联动机制,共同实施 78 个地质调查项目。

例如,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鲁中 - 鲁西圈定 5 处富铁矿靶区,山东在此基础上部署 37 个勘查项目,形成 “基础调查 - 靶区验证 - 资源开发” 的完整链条。

绿色勘查技术标准体系

全国率先发布《绿色勘查规范》,研发节能 20% 以上的智能钻机、泥浆不落地处理系统等 29 项专利技术。

在莱州新城金矿等 8 个国家级绿色勘查示范项目中,生态扰动面积减少 60%,复垦率达 95%。

数据共享与人才培养双轮驱动

数据开放:“透视山东” 平台累计共享地质数据 1.2PB,服务矿山企业 200 余家,促进勘查周期缩短 30%;

人才培育:依托深地探矿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 29 个科创平台,培养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得主 3 人,建立 “地质工程师 + AI 工程师” 复合型团队。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