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来翼谷”到“光能矩阵”,成都产业园区三大项目同步突破

发布时间:2025-07-07 16:19:39
来源: 红星新闻
阅读量: 287
仲夏时节,成都产业园区发展热潮涌动——低空经济交流服务中心的投运,为产业链企业筑起落地发展新支点;高端医械“研造一体”基地的正式签约入驻,加速国产微创器械破局进程;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则迈出成都未来科技城绿色转型的关键一步。

三大项目在仲夏时节同步突破,不仅刷新了成都园区建设的“进度条”,更以低空、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的协同跃升,为成都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助力低空“高飞”

成都未来科技城低空经济交流服务中心投运近年来,低空经济“乘风而起”。相关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近日,成都未来科技城“低空经济交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作为成都未来科技城“产销研学”运营服务综合体,该中心的启用进一步完善了园区重点产业服务配套,提升了低空经济领域的资源集聚和要素配置效率,标志着成都未来科技城在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又迈出坚实一步。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该交流服务中心位于成都未来科技城“未来翼谷”产业园内,面积约1000平方米,集招商引资、交流洽谈、信息及产品发布等多功能于一体。同时,中心也为园区企业提供成果展示、需求发布、企业沙龙等活动空间,打造服务于低空经济全生命周期的公共平台。
同时,服务中心内设置有“园区企业服务驿站”,面向所有入驻成都未来科技城的企业开放。驿站将配备2位工作人员驻点,提供工商财税、报规报建、法律金融等事项的咨询服务和代办帮办。
低空经济是成都未来科技城的主导产业。去年以来,成都未来科技城先后落地沃飞长空总部基地、凌空天行全国总部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龙头项目。同时,一座低空经济专业化科技园区——“未来翼谷”已然呈现。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按照“科技信息融合、产业人群融合、生产要素融合、功能业态融合”思路,打造国内一流的eVTOL和无人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高地。低空经济交流服务中心的启用,不仅是对园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有力补充,也将为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落地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研造一体”全链驱动

普瑞顺祥新建医疗设备生产基地入驻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随着“立园满园”行动的深入开展,今年以来,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全球首个”“全国首个”频现,更多“成都造”全球掘金,更多产品走出国门,产业也在加速迈向万亿级。

近日,北京普瑞顺祥有限公司(简称“普瑞顺祥”)新建的医疗设备生产基地正式签约入驻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该项目旨在打造“研造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重点发力高端微创手术器械国产化。
据悉,在当前高端微创手术器械领域进口依赖度较高的背景下,普瑞顺祥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新建的这一生产基地,其核心策略在于整合研发创新与精密制造的全链条能力。该项目有望加速国产微创器械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进程。
该项目将聚焦泌尿外科高值耗材、能量外科等领域,依托四川大学及华西医院的本土资源,致力于突破进口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同时,项目将发挥其在医疗器械精密制造方面的专长,包括电子硬镜成像技术、±2微米模具精度等核心优势,为行业提供OEM/ODM服务及关键部件解决方案。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同时,项目基于创伤外科、能量外科、电子内窥镜、高值耗材和CDMO五大平台进行技术融合与创新,目标构建覆盖专利技术转化、产品注册、精密制造及市场拓展的一站式服务体系。项目拥有全流程模具开发能力,特别在医用注塑模具和精加工领域,其“模流分析-精密加工-表面处理”三位一体工艺,被认为有望解决医用导管类产品壁厚均匀性这一普遍难题,从而提升模具精度和产品质量。
普瑞顺祥生产基地的落地,将有效增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的研发与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吸引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同时,该项目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形成更具活力的产业集聚效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有效缓解电网压力

成都未来科技城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

时值仲夏,成都未来科技城国际科教园区内草木葱茏、绿意盎然,办公、研发、教学活动正有序进行。此时,如果从上空俯瞰这片园区,可以看见各楼栋屋顶俨然一片光能矩阵,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沐浴着阳光,将耀眼的日光转化为清洁电力,源源不断地注入园区电网。

记者了解到,日前,由科技城集团下属成都高新未来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国际科教园光储充示范项目一期(屋面分布式光伏)成功并网。该项目是成都未来科技城首个投运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也是实践国家“双碳”战略的关键落地场景。

▲成都未来科技城首个分布式光伏项目,俯瞰图
据了解,项目装机容量4.29MW,采用620Wp单晶硅双面组件,转换效率可达23%以上。容配比适配成都低辐照气候,提升设备利用率;分块发电、分块上网的模块化架构,降低了故障影响面,提升园区的供电韧性。项目年均发电量约338万度,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00吨,等效植树约14.8万棵。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光伏发电项目几乎可以覆盖园区的日间负荷,全部实现就地消纳。在用电高峰期,可以有效缓解电网压力,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提升区域能源安全水平。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