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成效显 北京经开区“磁吸力”不断释放

发布时间:2025-09-10 08:36:18
来源: 国际商报
阅读量: 254

作为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两区”建设为抓手,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区域对外开放能级。“十四五”期间,北京经开区预计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超40亿美元,外贸总额突破万亿元,技术进出口合同总额年均增长60%以上,落地外资研发中心超百家。

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磊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市“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经开区专场发布会上透露,全国首个以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综合保税区预计9月封关运行。

王磊介绍,在深化高水平开放合作方面,北京经开区率先推出全国首个区级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实施意见,落地全国首家细胞治疗和基因技术研发外资企业,推进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企业纳入海关监管“白名单”,支持区内银行开设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累计16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国或北京复制推广,30项政策纳入国家试点范围。

2024年,北京经开区实际利用外资近14亿美元,居全市第三位,成为全市外资引进的重要引擎。

“北京经开区推进制度红利、市场红利和创新红利共振发展,擦亮‘外资首选地’品牌。以高精尖产业开放发展为特色,主动探索新型国际产业互动格局,推动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实现新突破。”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全区实际利用外资结构也实现新提升。SMC、拜耳医药、比泽尔等外资企业从单一工厂单元向先进制造和总部创新复合功能全面升级,北京经开区内外资研发中心数量已达109家,约占全市总数的40%,成为全市外资研发中心最密集地区。

截至今年8月,北京经开区“十四五”时期累计新设外资企业超过420家,外资总部企业累计达125家,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酷睿程、道依茨等外资企业选择在经开区融入中国智能网联创新浪潮,构建起“全球+本土”协同生态圈。

北京经开区在“走出去”方面步伐同样稳健。据李全介绍,“十四五”时期新增境外上市企业9家,累计境外上市企业19家,占全区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

“北京经开区突出高精尖外贸核心平台作用,实施抱团出海、搭船出海和品牌出海‘三海行动’,推进‘产品出海’向‘生态出海’跨越升级。”李全表示,“十四五”期间,北京经开区外贸总额累计突破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70%。2024年,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704.3亿元,同比增长30.5%。2021年—2024年,技术进出口合同总额累计达52.6亿美元,年均增长66.7%。北京经开区已逐步形成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自动驾驶、商业航天等自主创新特色鲜明的“出海矩阵”,更多“亦庄产品”“亦庄技术”将服务全球。

李全透露,站在“十五五”新起点,北京经开区将持续提升开放的能级和水平,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推进外资企业存量焕新发展和增量倍增发展,构建存量企业有获得感、全球企业有向往感的“近悦远来”服务品牌,高水平推进“外资首选地”建设,向全球展示“亦庄速度”与“北京活力”。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