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河海大学与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主办的“双高协同·绿智融合”绿色低碳创新成果推介暨江苏教育界与产业界对话对接活动举行。
本次活动汇聚了政府、高校、园区、企业的多方力量,旨在搭建高能级对话对接平台,推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崔春霞,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王爱军、副主任张振,河海大学副校长宋翔洲,河海大学原校长、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徐辉等出席活动。

高校院所是绿色发展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作为全省全市产业发展热土、科技创新高地、成果转化样板,江宁开发区始终将校地融合作为激活创新动能、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关键抓手,与河海大学、东南大学等区内外高校共同构筑了“一谷一圈一带一中心一基地”校地融合发展新格局。
随着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信息通信分中心、江苏人才港等高能级平台落地赋能,江宁开发区进一步打通了“高校研发-园区转化-企业应用”的全链条通道,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丰硕成果:自2023年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以来,累计打造40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家近零碳工厂及2家碳中和工厂;新招引亿元以上低碳类项目超50个,在建低碳类重大项目35个,园区“高轻绿新”产业产值占比突破60%,以不到南京市4%的能耗,创造了全市22%的工业产值。
活动现场,一批政产学研合作签约。河海大学新能源学院与江苏省金坛华罗庚高新区签约共建河海大学电能技术研发中心,南京南瑞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与河海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签约共建水下结构目标智能感知与运维工程研究中心,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北方信息控制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南京新一代自主可控智能通信网络创新联合体。
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6项系列成果在南京赫曦电气有限公司、智碳云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等江宁经济开发区企业转化落地。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高校与国电南自、中汽创智、科远智慧等11家企业的校企合作项目同步签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大学生企业实习实训基地和河海大学终身教育学院人才培养项目成功签约落地。
创新成果路演推介环节,园区、高校与企业代表轮番登场,展示了“基于DME溶脱的污泥资源化技术”“、“江宁开发区能碳虚拟电厂”多项前沿技术成果。江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情况,展示了开发区在新型电力系统、交通和建筑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多元化低碳实践路径,为各地推进碳达峰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