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鹏飞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打开成长空间

发布时间:2025-05-09 10:36:16
阅读量: 386

在全球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范式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ESG实践已超越合规性议题,上升为重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支点。作为国民经济循环系统的核心枢纽,物流企业正以ESG为轴心推动全产业链价值重构。

在环境维度,通过构建低碳化、智能化物流网络,系统性降低社会总流通成本的同时,为国家“双碳”目标搭建可量化的实施路径;在社会责任层面,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包容性增长模式弥合区域发展鸿沟,为共同富裕战略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在治理创新领域,以数字化能力驱动产业链透明度革命,重构全球供应链信任体系。

这种三位一体的价值创造逻辑,不仅催化传统物流业向现代供应链服务生态跃迁,更深度嵌入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成为畅通双循环、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关键杠杆。

华鹏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鹏飞”)是中国A股领先的民营物流企业。经过25年的发展,华鹏飞已成为参/控股公司达20家的集团企业,目前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深圳知名品牌等称号,同时也是深圳首家获得《TIR持证人》资格证书与《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国际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备案资质的企业。华鹏飞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智能、绿色、安全的物流服务;推动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可持续发展转型贡献力量。

当ESG从企业运营准则升维为国家经济转型方法论,物流企业正以基础设施的公共属性与市场主体的创新动能,在战略层面完成从产业配套者向可持续发展引擎的质变。华鹏飞作为领先的物流企业,也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发展。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对中国企业而言,既是打开增量市场的“金钥匙”,也是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它重构了中企参与全球化的逻辑——从依托低成本代工制造模式,转向通过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品牌建设,实现价值链高端攀升,从单点贸易往来转向全生态深度绑定。“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物流企业提供了多维度的战略机遇,不仅通过构建陆海联运大通道和国际物流节点网络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更以政策协同与市场开放为引擎驱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华鹏飞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年,始终以国际视野布局全球供应链网络,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国际物流平台建设,与沿线国家共建共享智慧物流生态,显著降低跨境贸易综合成本,助力欧亚大陆经贸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2024年,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塔什干州深圳联络处落址于华鹏飞集团总部;华鹏飞在深圳地区率先获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国际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备案)》,展现出华鹏飞通过创新实践为"一带一路"商品贸易的绿色化、安全化、高效化发展树立了行业标杆,彰显中国企业的全球责任感。

去年1月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塔什干州深圳联络处设立仪式在华鹏飞集团总部举行。塔什干州深圳联络处是该州在中国设立的第二个联络处。此举将有利于建立乌中友好交流城市关系与沟通桥梁,助力两地企业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再上新台阶。该联络处的设立,将有助于华鹏飞以此为纽带,聚合上下游生态圈资源,落实公司打造中国-中亚安全、高效与绿色供应链服务体系,帮助沿线国家共享高速、安全与低贸易成本的成果。

去年年底,满载货物的华鹏飞跨境卡航运输车辆,在华鹏飞智慧物流园首次启航。本次发出的跨境车辆,是在华鹏飞成为深圳市首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国际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备案)》企业后开启的首趟跨国运输。车辆途经中国内陆,并沿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公路运输通道,最终穿越上万公里,以高时效高安全性送达客户手中。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在当今物流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华鹏飞始终如一地秉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持续塑造基于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服务型现代物流”企业标识。

报告期内,公司已拥有软著178项、专利14项、商标22项,成为深圳首家获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国际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备案的企业,荣获“2024年度南山区绿色通道”企业称号。

为了打破上下游供应链的“信息孤岛”,华鹏飞推出了大物流系统。根据规划,该系统将借助 OTWB(涵盖 OMS 订单管理系统、TMS 运输管理系统、WMS 仓储管理系统、BMS 账单管理系统)信息系统,协同标准作业程序SOP,如同搭建起一座桥梁,让上下游完整供应链生态链得以无缝衔接,让原本相互割裂的订单环节、仓储环节和运输环节被成功融合打通,未来将为公司实现高效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成就专业人才队伍

华鹏飞深知,员工是公司最为珍贵的财富,更是推动公司前行的核心战略资源。基于“以人为本”的用人理念,公司全力打造科学且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从各个维度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员工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在员工关怀方面,华鹏飞精心构建了全面多元的福利体系,细致入微地关注员工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公司高度重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员工筑牢安全防线。

公司严格遵循国家《劳动法》等法律法规、CSR(企业社会责任)及EICC(国际性公约/条例) 中对人权及劳动者权利保护的规定,坚决反对童工雇佣,平等对待不同性别、地域、学历、信仰、国籍的员工,确保招聘过程公平、公正、规范。

同时,公司在内部制定《招聘作业管理规范》,通过合理有效的招聘方法、程序及渠道,吸引、筛选及最终确定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并支持内部员工在对工作影响较小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内部发展机会。

公司致力于保障员工权益,畅通民主沟通渠道,通过公司邮箱,面谈等形式了解员工心声,听取员工的建议与反馈。2024年,公司试点“吐槽大会”定期活动,为员工提供了表达对管理层意见的平台。活动期间,员工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将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流程繁琐、沟通不畅等,毫无保留地反馈出来。公司管理层认真倾听了每一条意见并迅速行动,针对员工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公司管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明显增强。

上下游携手共进

根据经验,携手上下游共同进步的企业在ESG领域表现更优,根源在于其通过协同合作构建了贯穿全价值链的可持续生态系统,将ESG从单体责任转化为系统性竞争力。当ESG竞争从企业单点突围转向生态体系共建,深度协同不仅能降低合规成本、激发创新动能,更能将环境和社会责任转化为差异化竞争优势,在资本市场、消费市场与政策响应中实现多维价值捕获,这正是构建“ESG价值链联盟”成为企业核心战略的内在逻辑。

华鹏飞深刻认识到,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推动行业合作至关重要。因此,公司积极投身于与供应链各环节的伙伴以及行业同仁构建稳固且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华鹏飞始终坚守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行业合作理念,全身心携手业界伙伴,一同推进物流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公司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寻与各方搭建紧密合作关系的契机,共同发力深入探索物流领域创新的新模式以及多元的新应用。

2024年11月,华鹏飞受邀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向世界展示了公司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新成就。展会期间,公司通过跨境多式联运服务模型、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和智能化仓储技术,全面呈现了公司在全球化布局、端到端服务能力及绿色低碳物流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高端企业与专业观众的深度参观与交流。

此外,华鹏飞受邀参加展会同期举办的第六届智慧物流装备及物流信息化发展论坛,聚焦行业热点、难点、痛点,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分享实践经验和成果,推动物流行业合作发展与创新共进。

2024年8月,公司受邀出席物流企业“扬帆出海”发展座谈会议。会议围绕物流行业国际化发展、供应链创新等议题展开交流。通过参与行业座谈活动,进一步推进公司与行业伙伴的合作关系,助力未来协同发展。

打造绿色环境,让发展续航不止

华鹏飞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内部环境管理体系和操作规范,从制度层面上确保各工厂的环境管理达到标准化管理水平。

为实现绿色物流,公司自建仓库全部采用节能灯照明,有效节省电能,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提高仓库货物周转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此外,公司国际业务团队在绿色能源产业的全球化布局中持续发力,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太阳能储能电源的出口业务。凭借专业高效的物流运输服务,公司将绿色能源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为绿色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开疆拓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华鹏飞紧跟时代步伐,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企业运营脉络,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为全力推进节能减碳工作,公司自主研发了“低碳家园”碳普惠小程序,并持续对其进行优化更新。在功能拓展方面,公司不断挖掘并开发更多元化的绿色行为场景,完善统计功能。

此外,在世界森林日期间,华鹏飞利用蚂蚁森林,开展“华鹏飞公益林植树”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蚂蚁森林种树活动。员工们通过践行低碳行为,积累绿色能量,在虚拟世界种下一棵棵树苗。这些虚拟树苗对应着现实中在荒漠化地区种植的真实树木,以一种极具参与感与趣味性的方式,让员工们切实感受到自己为地球增添绿色生机贡献了力量。

华鹏飞致力于让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减碳行动的旁观者转变为深度参与者,让公司整体成为减碳行动的坚实力量。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华鹏飞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在绿色发展之路上留下坚实且深刻的脚印。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