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价值投资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吸收西方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特性形成了独特的实践体系。以下是对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价值投资者及其核心思想的深度解析:
一、第一代价值投资拓荒者
1.张磊:长期主义与价值创造
投资哲学:以“超长期主义”为核心,强调“重仓中国”的底层逻辑,通过深度产业研究挖掘结构性机会。其投资理念融合了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与费雪的成长股思维,形成“哑铃型”策略——一端布局科技创新(如AI、新能源),另一端押注消费升级(如良品铺子、蓝月亮)。
代表案例:
腾讯:2005年投资腾讯时,张磊以“互联网基础设施”视角看待其社交网络价值,持股超20年,收益超300倍。
隆基绿能:2020年以70元/股重仓,尽管2025年因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短期亏损,但长期仍看好光伏替代趋势。
AI布局:2025年押注DeepSeek与Manus生态,通过浪潮信息、润和软件等标的构建AI算力闭环,推动AI技术在金融、医疗等领域落地。
著作与影响:《价值》一书系统阐述其“创造价值”的投资方法论,高瓴资本管理规模超6000亿元,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投资机构之一。
2.段永平:理性主义与能力圈原则
投资哲学:以“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为核心理念,严格遵循能力圈边界。其投资组合高度集中(前三大持仓占比超80%),强调“商业模式>管理层>价格”的筛选逻辑。
代表案例:
苹果:2011年首次买入苹果,基于对其生态系统和现金流的深度理解,持仓占比长期超70%,收益超10倍。
拼多多:2018年拼多多上市初期重仓,看好其“社交电商+农产品上行”的差异化模式,持仓期间股价涨幅超500%。
逆向投资:2025年加仓微软、英伟达等AI龙头,认为“AI革命将重构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独特视角:通过“Zen-like”的极简决策模式,将投资简化为“用40美分买1美元”的算术题,注重企业内在价值与市场情绪的背离点。
二、中生代价值投资中坚力量
3.邱国鹭:逆向思维与常识投资
投资哲学:提出“三好原则”(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强调“胜而后求战”的安全边际。其策略融合基本面分析与行为金融学,擅长在市场恐慌中捕捉错杀机会。
代表案例:
白酒行业:2013年塑化剂危机期间逆向买入茅台、五粮液,基于“成瘾性消费+品牌护城河”逻辑,持有十年收益超10倍。
科技股:2025年布局小米、中芯国际,认为“中国半导体自主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通过技术迭代与政策红利双重驱动价值重估。
理论贡献:《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提炼出“低估值+高壁垒”的选股框架,其“四周期三杠杆”模型(政策周期、市场周期、经济周期、盈利周期;财务杠杆、运营杠杆、估值杠杆)成为行业经典。
4.李录:文明史观与制度红利捕捉
投资哲学:将价值投资置于文明演进的宏大叙事中,提出“现代化是最大的价值创造引擎”。其策略结合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与中国制度变迁,擅长在市场化改革中寻找早期机会。
代表案例:
比亚迪:2002年投资比亚迪,基于对新能源产业与中国能源转型的交叉判断,持有超20年回报率超300倍,直接促成巴菲特入股。
邮储银行:2020年重仓邮储银行H股,成本价4.2港元,一年收益超60%,受益于中国金融开放与普惠金融政策。
独特贡献:提出“制度红利早期捕捉”理论,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市”特性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独特的超额收益来源。
三、行业深耕与策略创新者
5.董宝珍:逆向投资与银行股价值发现
投资哲学:以“估值修复”为核心,专注于被市场长期低估的行业。其策略强调“用实业思维穿透财务报表”,通过深度调研验证企业基本面。
代表案例:
银行股:2017年起重仓银行股,认为“低估值反映市场对坏账的过度担忧”,2023年银行业估值修复后收益超200%。
茅台套利:2012年茅台塑化剂事件期间,通过“茅台股票+白酒期货”的对冲策略,实现年化收益30%+。
理论突破:提出“意识形态修复”理论,认为中国银行业的估值扭曲本质是制度认知偏差,需通过政策引导实现价值回归。
6.邓晓峰:产业变迁与周期成长
投资哲学:以“供给受限、需求增长”为核心框架,擅长在周期行业中挖掘成长股。其策略融合基本面研究与产业链跟踪,注重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评估。
代表案例:
紫金矿业:2019年低价重仓(<3元),通过“低成本并购+铜价周期”双重驱动,持股五年涨幅超400%,浮盈近百亿。
科技股:2025年布局TCL科技、京东方A,认为“面板行业洗牌后进入寡头垄断阶段,龙头企业盈利稳定性显著提升”。-
策略创新:提出“周期成长”概念,即在传统周期行业中寻找技术升级或市场集中度提升带来的成长机会。
四、新生代价值投资代表
7.陈光明:从行业轮动到深度价值
投资哲学:以“可持续成长”为核心,强调“企业质量>估值>时机”。其策略从早期的行业轮动逐步转型为深度价值投资,注重管理层能力与治理结构。
代表案例:
万华化学:2002年推动东方证券重仓万华化学,基于“MDI行业垄断+技术壁垒”逻辑,持有七年收益超10倍。
睿远成长价值基金:2019年成立后布局消费、医药等长牛赛道,通过“高ROE+低波动”组合实现长期稳健回报。
理论贡献:提出“性价比优先”原则,即在估值合理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盈利增长确定性高的企业。
8.朱人伟:新生代的逆向布局
投资哲学:以“错位竞争”为核心,专注于被市场忽视的细分领域。其策略融合价值投资与产业趋势,擅长在技术变革中捕捉早期机会。
代表案例:
新能源赛道:2021年重仓宁德时代、隆基绿能,基于“碳中和政策+技术迭代”逻辑,管理的基金年内收益超300%。
影视投资:参与出品《邓小平小道》等主旋律电影,通过“政策支持+文化消费升级”实现社会效益与投资收益的双赢。
独特视角:将ESG因素纳入估值模型,认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长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价值投资的本土化实践
1.核心共性
深度研究:所有领军人物均强调“基本面研究是投资的基石”,通过产业链调研、管理层访谈等方式构建认知优势。
逆向思维:在市场极端情绪中寻找机会,如张磊在2025年AI调整期加仓算力标的,董宝珍在银行股低估时重仓。
长期持有:典型持仓周期5-10年,通过复利效应实现财富积累,如李录持有比亚迪超20年,段永平持有苹果超14年。
2.中国特色
政策敏感度:领军人物普遍重视政策导向,如邱国鹭布局半导体、李录押注新能源,均受益于国家战略支持。
制度红利: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如股权分置改革、注册制改革)进行套利,如陈光明在2005年熊市中抓住股改机遇。
文化融合:将儒家“义利并举”思想与价值投资结合,如王国斌提出“投资要兼顾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六、学习路径与实践建议
1.经典研读:
张磊《价值》:理解长期主义与产业赋能的底层逻辑。
邱国鹭《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掌握“三好原则”与逆向投资策略。
李录《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从宏观视角理解价值投资的历史机遇。
2.实践方法:
建立能力圈:聚焦消费、医药等易理解行业,通过财报分析与企业调研积累认知。
动态平衡:在低估时布局,高估时适度减持,如邓晓峰对紫金矿业的波段操作。
风险控制:通过分散投资(单行业不超过30%)与仓位管理(熊市仓位50%-70%)平滑波动。
3.工具应用
估值模型:DCF(现金流折现)、PE/PB分位、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
数据平台:Wind、同花顺、雪球,用于行业数据跟踪与估值分析。
调研渠道:参加股东大会、行业论坛,与管理层及产业链上下游交流。
结语
中国价值投资领军人物的实践证明,价值投资不仅是一种方法论,更是一种价值观。在A股市场的特殊环境下,他们通过深度研究、逆向思维与长期坚守,实现了超额收益与社会价值的双重创造。对于投资者而言,学习他们的核心理念与实战经验,结合自身能力圈进行本土化创新,是在资本市场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正如张磊所言:“真正的价值投资,是与伟大的企业一起成长,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