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科技向高附加值战略转型,加速打造碳纤维“新增长”

发布时间:2025-11-20 18:09:00
阅读量: 320

近年来,BOPET薄膜行业同质化竞争背景下,价格战不断,行业整体毛利率持续承压。然而,市场格局正在悄然改变,近来行业龙头已率先发起"反内卷"行动,带头提价,引发行业价格修复趋势。在这场行业变革中,杭州和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顺科技;股票代码:301237)凭借前瞻性的产品结构转型,不仅顺应"反内卷"潮流,更通过聚焦高附加值差异化产品,实现战略转型突破。

行业觉醒: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2024年以来,BOPET薄膜行业出现明显转折。头部企业纷纷发声,呼吁行业停止恶性价格竞争,回归理性定价。据市场监测,行业领先企业已率先对产品提价,引发产业链价格修复预期。这一变化反映出行业共识正在形成:唯有摆脱"内卷"困局,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和顺科技的战略转型恰逢其时。公司正从低毛利透明膜转向高附加值的光学膜和新能源车用膜,主动规避同质化竞争,将资源集中于高附加值的光学膜和新能源车用膜领域,产品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主动避卷"的战略选择,不仅使公司规避了行业价格战,更有望在行业集体提价浪潮中获得了更强的议价能力,实现产业价值提升。

锂电池安全新规在即,高端阻燃膜市场有望迎来爆发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动力电池安全问题备受关注。2026年7月即将实施的动力电池新安全标准将大幅提升行业门槛,对电池阻燃膜与绝缘膜提出更高要求。和顺科技凭借前瞻性布局,已在这一领域取得先发优势。

公司高端电池阻燃膜与绝缘膜产品不仅拥有自主专利技术,更已获得稀缺的UL认证,提前完成客户验证,可满足动力电池穿刺燃烧、能量密度提升后的安全防护需求,具备显著先发优势。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新安全标准实施后,高端电池阻燃膜市场空间预计将扩大。和顺科技的产品已通过验证,有望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产品溢价能力显著。"在行业整体提价背景下,这类高技术壁垒产品具备更强的价格支撑,将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光学膜:技术突破推动价值提升

此外,在显示领域,国内高端光学膜长期依赖进口,年进口量约35万吨,核心产品如扩散膜、增亮膜等背光模组关键部件主要由日本东丽等国际巨头供应。和顺科技瞄准这一结构性缺口,加大研发投入,产品性能已达行业领先水平。

和顺科技与下游头部客户推进合作研发,产品参数满足高端显示需求。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产替代加速,高端光学膜价格有望提升。和顺科技的技术积累使其成为国内少数能提供高端光学膜的企业,将充分受益于行业反内卷。"这种基于技术实力的提价,将远比单纯的成本推动型涨价更具可持续性。

碳纤维项目稳步推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除薄膜业务外,和顺科技的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正按计划推进。目前,项目核心进展聚焦于碳化环节,已进入设备升温试车准备阶段。与行业"内卷"形成鲜明对比,碳纤维领域强调"小而精"的发展理念,公司聚焦M级、T800及以上高性能碳纤维,主要面向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场景。

这种"集约化产能规划"模式与当前行业提倡的"反内卷"理念高度契合。高性能碳纤维作为高端材料,盈利核心源于产品性能溢价而非规模效应,价格体系稳定且溢价能力突出。公司采取"民用先行、稳步拓展高端客户"的策略,有望在这一高壁垒领域实现持续高毛利增长。

和顺科技"膜材稳健增长、碳材创新突破"的双轮驱动战略,正与BOPET薄膜行业"反内卷"趋势形成共振。公司通过产品结构升级,不仅顺应了行业提价潮流,更通过高附加值产品创造了更大的提价空间。

行业分析师评价:"当同行还在为普通产品价格战苦恼时,和顺科技已跳出同质化竞争,凭借差异化产品构建了自己的'定价权'。这种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的转变,正是行业'反内卷'的核心。"

随着行业"反内卷"共识逐步形成,高附加值产品提价趋势将持续强化。和顺科技凭借在光学膜、新能源车用膜和碳纤维领域的布局,有望成为行业价值重构的受益者之一,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长期回报。在BOPET薄膜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和顺科技的实践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反内卷"样本。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