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家“隐形冠军”再难隐形了

发布时间:2025-09-19 16:09:43
阅读量: 122

昔日的一家代工“小作坊”,如何在20年间成长为智能终端年发货量超2亿部的行业“隐形冠军”?一间毛坯房里诞生的科技公司,又如何用15载实现机器人产品运行总里程可绕赤道999圈?在上海这座创新性与外向度均一马当先的城市,无数企业正快马加鞭,以智慧与勇气谱写新时代中国企业阔步出海的传奇篇章。

创新驱动 引领行业

走进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那幅别具一格的“画”——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东方明珠等上海标志性建筑跃然而来。记者走近细看,才发现这幅“画”是由100多台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的主板零件拼接而成。据该公司公共事务部高级总监黎妍介绍,这些主板均是华勤技术在不同时代生产的产品,这幅“画”也是华勤技术与上海共同成长的写照。

自2005年以一间“小作坊”蹒跚起步,华勤技术如今已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原始设计制造商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在智能终端领域实现年发货量超2亿部的目标,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营收占比达到50%,业务范围亦从手机领域扩大到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和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是众多消费电子品牌背后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华勤技术的创业历程,无疑是中国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无数企业正在上海这片沃土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从“小作坊”蝶变为全球行业领军的“浦东奇迹”。

翻铲爆米花的人形机器人、灵巧躲避障碍物的配送机器人、无死角清洁地面的扫地机器人……在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测试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正在各种模拟场景中大显神通。

据擎朗智能首席执行官李通介绍,经过15年的发展,擎朗智能已开发出人形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多个品类,业务范围覆盖餐饮酒店、医疗康养、工厂商超等全生态场景,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0万台,居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首位。其中,约4万台已投向海外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擎朗机器人运行总里程数超4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999圈,总服务次数也已超过12.3亿次。

源于看好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擎朗智能于2022年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公司首席运营官万彬向国际商报记者介绍,目前公司在韩国、荷兰、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设有子公司或办公室,全球运营中心总数超80个,产品已销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日本软银、韩国现代等世界500强企业均已成为其合作伙伴。

立足中国 走向世界

“经过近两年的拓展,目前公司的出口额已从总营收的不到20%迅速跃升至近50%。”万彬表示,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下,今年以来擎朗智能对美出口额依旧实现逆势增长。“未来,公司会把海外市场作为重点业务拓展区域,进一步提高营收占比,更好实现‘两条腿走路’。”

在万彬看来,擎朗智能之所以能在15年间一跃成为行业“领头羊”,离不开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孵化与培育。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虽然为企业发展带来挑战,但也让其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淬炼,从而更具进军全球的硬实力和强信心;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市场形成的庞大数据量也为公司进一步优化算法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国内强韧的产业链供应链亦为企业研发和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为我们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助力。”万彬举例道:“今年4月,上海市商务委组织我们参加第137届广交会,在广交会首次设立的服务机器人展区,我们结识了许多新客户;再如,中信保为我们提供了金融服务保障,让我们出海更有底气。”

在产品出海的同时,不少企业也在布局海外生产基地,为经济全球化贡献中国企业的智慧与方案。

目前,华勤技术已形成“1+5+5”的全球化布局,即以上海总部、国内五大研发中心、全球五大制造基地为骨架,逐步构建覆盖研发、制造、运营的全球网络。在制造端已覆盖越南、印度、墨西哥三大海外基地。其中,越南基地自2020年启动以来,实现了从研发到物流的全流程覆盖,月出货量超200万台,产品涵盖Alot、笔记本电脑等多种品类;印度基地作为服务南亚市场的关键支点,2024年月出货量突破百万台,聚焦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产品本土化生产;墨西哥基地重点辐射北美市场,强化汽车电子等高端产品的交付能力。

“有关部门切实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困难。”黎妍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印度签证很难办理,商务部的工作人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协调有关部门,帮助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作为一家稳步发展的中国500强企业,华勤技术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跻身世界500强。“我们非常感谢国家的政策指引和支持,未来公司将在稳健发展的基础上,走得更远!”华勤技术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李玉桃坚定地表示。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