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发力显效 1月信贷或迎“开门红”

发布时间:2024-02-07 11:58:24
阅读量: 980

  1月金融数据发布在即。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预计,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1月信贷“开门红”确定性较强,预计新增信贷规模在4.5万亿元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有可能较上月小幅回落。为改善广义货币(M2)与狭义货币(M1)的增速“剪刀差”过大的状况,宏观政策可协同发力,继续改善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

  信贷料实现“开门红”

  多位受访专家预计,多因素将支撑信贷实现“开门红”,1月新增信贷在4.5万亿元左右。增速方面,由于去年1月新增信贷创4.9万亿元的单月历史新高,今年1月新增信贷料同比负增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结合近期市场情况,预计1月份金融数据基本可以实现“开门红”,信贷规模可能低于2023年同期但高于2022年同期。

  “预计1月新增信贷为4.5万亿元。”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说,“均衡投放”的要求可能导致1月新增信贷不及2023年同期,考虑到春节因素影响,以及当前稳增长政策正持续发力、房地产领域相关政策也在积极显效、年初“三大工程”领域投放力度加大,多种因素都对1月信贷“开门红”构成一定的支撑。

  “预计1月新增信贷规模约4.6万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约3000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监管层要求“信贷均衡投放”,这导致部分新增贷款在上年11月和12月投放,进而会相应减少2024年一季度新增贷款规模。

  王青表示,稳增长政策发力下,1月新增信贷仍将是仅次于去年同期的历史次高水平。基建投资已在上年底提速,今年初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水平,制造业投资也在政策支持和行业利润改善等因素驱动下持续提速,加之近期各地加快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已经公布,这会带动银行加大房地产开发贷投放力度。

  社融存量增速或有所回落

  专家预计,1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或较去年12月有所回落。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政府债券方面,受到地方政府债发行放缓拖累,1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预计低于5000亿元;企业债券方面,由于发行规模走高,1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预计转正,呈同比多增态势。综合来看,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预计为6.19万亿元,对应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约9.2%,或较上月有所回落。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可能回落,原因在于1月政府债发行低于计划发行额度,叠加信贷投放更均衡,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可能较2023年12月回落0.4个百分点到0.5个百分点。

  在王青看来,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继续处于高位,或仅次于2022年1月和2023年1月,位列历史同期第三高的水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也会略高于经济增速和价格水平之和,这也显示了货币政策继续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中性情境下,2024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中枢或在9.2%左右、较2023年略有回落。”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财政加力或带动政府债券及其配套融资明显增长;融资政策支持叠加实体需求逐步修复,或带动企业端融资维持高位水平;稳地产大背景下,居民中长端融资或边际修复,但弹性或相对有限,消费复苏等政策将推动居民短端融资继续改善。

  着力改善发展预期

  “考虑到1月信贷增速及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或有所回落,在存款派生效应影响下,预计1月M2同比增速会较上年12月小幅下行。”鲁政委说。

  王青表示,预计1月末M2同比增速在9.5%左右,较上年末放缓0.2个百分点左右。影响因素主要有二:一是上年同期贷款高增长带动M2同比增速基数大幅上升0.8个百分点;二是去年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其中有5000亿元结转今年使用,这意味着年初财政存款会相应下降,推高今年1月M2同比增速。在两项因素对冲后,预计1月M2同比增速会小幅下降。

  此外,对于M2与M1增速的“剪刀差”,燕翔认为,M2与M1的增速“剪刀差”反映了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当前“剪刀差”处于历史高位水平,短期内可能仍会处于高位。改善“剪刀差”过大的状况,应提振企业及居民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这就需要财政、货币等宏观政策继续协同发力。

  “当前M2和M1的‘剪刀差’居高不下,预计1月会继续小幅扩大。”王青表示,这意味着信贷高增长向实体经济传导受到一定阻碍,也意味着下一步政策调控的重点是尽快引导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同时通过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措施,有效改善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