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双眼,切勿掉进虚假法律咨询服务的陷阱!

发布时间:2025-03-25 14:58:19
阅读量: 287

打官司一头雾水,满心焦虑地寻求帮助,却没想到掉进了精心设计的陷阱?近日,保康法院受理的两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让我们看到了这类纠纷背后隐藏的新风险,也为大家敲响了警钟。

案例一

彭某在面对民间借贷纠纷时,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内心充满担忧,害怕自己难以应对复杂的诉讼流程。于是,在立案前,彭某在网上找到一家外省法律服务咨询有限公司,该公司信誓旦旦地承诺提供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彭某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支付了16800元的咨询服务费。可钱一到账,这家公司便“原形毕露”,不仅没有提供任何有效的法律服务,也未按照约定出庭为彭某提供诉讼服务,甚至最后完全失联。

案例二

在朱某诉陈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朱某向某法律服务机构交纳了6300元代理费,满心期待对方能助力庭审,可开庭时却只有自己“孤军奋战”。原因竟是双方签订的授权委托书中,该机构代理权限仅为“一审阶段代理网上立案”。王某花了钱,却还是独自一人参加庭审,所谓的网上立案服务,不过是在法院免费立案网上简单登记,工作量极小,根本无需花钱委托他人代办。

彭某、朱某的案件并非个例。当前,社会法治氛围日益浓厚,人民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加强,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互联网凭借其高效、便捷的特性成为广大群众获取法律服务的重要渠道。众多法律从业者纷纷入驻网络平台,为用户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然而,也有一些不具备法律职业资质的机构和个人混入其中,精心包装,通过虚假宣传、空口承诺,甚至冒充律师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当事人高额费用,却不提供相应服务,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法官提醒

近年来,虚假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利用当事人法律知识薄弱、急于解决纠纷的心理,通过夸大承诺、伪造资质等手段实施诈骗,严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在此,法官提醒广大市民:

一、认清虚假服务特征

此类机构常以“快速维权”“包打赢官司”为诱饵,收费高昂却无实际成效。其工作人员多无法律职业资格,甚至伪造公章、虚构案件进度。

二、选择正规法律途径

如需法律帮助,应通过司法部“中国法律服务网”、各地法律援助中心或律师协会官网查询正规律师及机构。正规法律服务需签订书面合同,收费透明并开具发票。

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切勿轻信虚假承诺,谨防诈骗陷阱!遇到纠纷时,可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咨询,或通过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免费获取专业指导。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