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提升消纳需求 特高压蓄势待发迎投资高峰期

发布时间:2023-01-04 16:00:56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李春莲 贺王娟
阅读量: 1970

  特高压建设迎来重大利好。2022年12月30日,国家电网旗下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白鹤滩电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面建成。

  受此影响,特高压板块受到市场关注。2023年1月3日,多家产业链相关公司股价上涨。

  进入2023年,随着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提速,新能源并网消纳以及跨区域电力输送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特高压有望迎来投资建设高峰。

  中国能建有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制约新能源并网的主要问题,包括外送通道建设相对滞后等,想要进一步改善新能源并网现状,亟须加快电网建设,提升新能源并网速度。

  2022年12月30日,我国西北首批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沙戈荒”银东直流配套330千伏煦光新能源汇集站20万千瓦光伏单元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国家西北电网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57亿千瓦,超过煤电,成为西北地区第一大电源。

  据国家电网西北分部统计,近十年来,西北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了10倍,达1.57亿千瓦。新能源累计发电量已达到1.3万亿千瓦时,可满足全国居民1年的全部用电需求。预计到2025年,西北新能源规模将突破3亿千瓦。

  目前,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正在提速。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大基地项目正陆续开工。国家能源局正在抓紧推进第三批项目审查,预计不晚于上半年开工建设。

  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但建设过程中也面临消纳等难题。

  中国能建有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型风光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随机性,致使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会对电力系统实时平衡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导致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这也是制约大型风光基地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是电力外送通道问题,风光大基地电源侧建设超前于电网建设,相关外送通道大部分尚处于前期阶段,预计后续风光大基地建成后电力送出存在瓶颈。”上述中国能建人士表示,“二是项目协同和资源配置问题,大基地清洁能源开发,要求投建者将基地区域内的风、光、水电等资源和煤电配套电源、电源侧储能以及电力外送消纳(源网储荷配比合理)等要素统筹考虑,协同推进。有的项目须兼顾发电和治沙等双重任务,协调难度大幅增加,需要处理的问题和时间也相应增多。”

  随着大型风光基地建设加速,新能源消纳问题愈发突出,跨地域电力输送需求增大,特高压建设亟须发力。

  据了解,2022年以来,国家电网特高压工程投资以及拉动产业上下游投资超过1500亿元,新增跨区域电力保供能力2180万千瓦。与此同时,国家电网2022年的电网投资规模达5000亿元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

  业界认为,2023年特高压有望迎来投资建设高峰。

  近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表示,要推进多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包括推动驻马店-武汉、武汉-南昌、张北-胜利、川渝特高压、陇东-山东、宁夏-湖南等工程建设。

  根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网的电网建设规划,预计“十四五”期间累计投资额将接近3万亿元,高于“十三五”期间的2.8万亿元。

  多家市场机构分析认为,在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建设并网工作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支撑和促进大型电源基地集约化开发、远距离外送,特高压建设有望持续推进。

  实际上,风光基地建设提速也在倒逼电网不断提高输送能力。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基地新能源并网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系统性极高的任务,要全面了解并提升区域可再生能源协同规划、协同开发和联合调度能力,解决各规划下配置新型储能的布局方法和实施方案,并设计好送出通道及储能并网调度技术规范与守则,特高压建设也须跟上。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