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报道:胜利鸟咨询“战略三角”通过国家版权局审批,首个中国战略方法论诞生

发布时间:2025-09-16 11:02:35
来源: 《商业观察》
阅读量: 584

近日,胜利鸟战略咨询公司开创的“战略三角”战略方法论通过中国国家版权局登记,这是国内首个正式登记的企业战略方法论,弥补了中国市场战略方法论的长期空白。

在谈及到战略方法论时,脑海中浮现的是西方的方法论,常见的有:营销4P、波特五力模型、波士顿矩阵、战略定位、蓝海战略,等等。遗憾的是,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在战略方法论方面长期处于空缺。不仅如此,在战略咨询前20强榜单中,也难觅中国公司身影。这一现状与目前中国的经济地位完全不符。

1.png

战略是企业经营的第一要务。当企业自己做战略时容易陷入内部思维,忽视最重要的顾客视角。因此,诸多企业选择与战略咨询公司合作,制定企业战略。

对于战略咨询公司而言,方法论是否科学,决定了企业发展能否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目前战略咨询行业长期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即:战略制定常以“创意”和“经验”为主导。这种战略方法过度依赖专家经验,科学性不足。

“胜利鸟咨询”作为纯正的中国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战略方法论从玄学到科学,并于2024年在行业内首次提出“科学战略”实践主张。

胜利鸟的“科学战略”得到多位权威专家的认可。中国品牌研究院执行院长宛枫评价道:“胜利鸟公司创新性地将行为科学、神经科学等前沿学科与中国品牌建设实践深度融合,其构建的方法论体系具有显著的科学价值,因此能够有效指导企业规避发展误区。”

这一观点得到了业界专家们的呼应,《财经界》杂志原副总编丁吉林此前也曾公开称赞其方法论“从底层逻辑入手,原理剖析深入透彻,是一项真正具有科学性的创新成果”。

“战略三角”:开创中国战略方法论新篇章

作为“科学战略”的重要部分,“战略三角”有着清晰的角色定位,即:将战略与战术有效协同。

长期困扰企业战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战略与战术脱节。普遍存在的事实是,大多数企业的战略最后沦为一张难以兑现的“空头支票”。空有战略规划,企业一旦到执行层面,就会暴露各种各样的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核心是在战略与战术之间缺少一个关键的衔接环节,从而导致企业的执行者无法理解企业的战略内核,继而导致战略难以落地。

“胜利鸟咨询”公司受到中国军事智慧的启发,看到了企业战略难以落地的根源问题,通过创新方法论——“战略三角”,给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战略三角”将战略与战术,通过战备和战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科学的战略实践工具,将企业战略从空洞的规划带到真正能落地的实践层面。

“战略三角”诞生至今,历经多个企业实践检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如:费大厨餐饮、大角鹿瓷砖、金豆芽儿童饮料、燕塘乳业等。

“战略三角”的诞生不仅填补了中国市场在战略方法上的空缺,也使得中国企业在战略实践层面迈向新阶段——战略和战术能够充分衔接起来。

2.jpg

如今,“战略三角”成功通过中国国家版权局的审批,使其更具成色。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地位的上升,全球企业开始学习中国的经验,战略咨询公司作为先进经验的布道者,而“战略三角”作为更加科学的战略方法,一定会成为咨询公司传递经验的重要工具。

战略咨询领域的首个“中医”

在中国战略咨询市场,那些耳熟能详的战略工具无疑不是美国公司的产物。从而导致中国的战略咨询公司,一直在使用和推广西方的战略工具。背后的缘由是,属于中国的战略方法论一直处于空缺。

毫不夸张的讲,“西药”用久了,人们就忘记了“中药”的存在。一旦中国公司“生病”,无论是中国战略咨询公司,还是海外的战略咨询公司,他们的药方都是“西药”。由于“中药”长期的缺失,让企业管理者很难想到“中药”。好消息是,这一现状即将发生改变,“战略三角”就是中国公司开发的纯正“中药”。

作为“战略三角”的开创者,胜利鸟咨询一直提倡用中国智慧解决企业的战略问题。胜利鸟公司认为,中国拥有更长时间的历史。历史孕育了大量的智慧,这些智慧隐藏着企业战略的宝贵经验。

对于中国品牌的长期看好,也是胜利鸟战略咨询的一贯主张。2025年1月,胜利鸟咨询公司朱红文登台分享“当下的中国,正在孕育伟大的全球品牌”。朱红文在分享中指出,中国品牌和美国品牌将共同主导全球市场。在接下来的10年中,有美式快餐的地方,就有中式快餐;有美国服装的市场,就有中国服装品牌;有美国汽车的市场,必然有中国企业品牌。

3.jpg

同年8月,《中国周刊》专刊发表文章,在报道中,胜利鸟创始人朱红文强调,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全球消费者开始仰望中国企业,接纳中国商品。胜利鸟公司的观点受到了美联社的转载。

“战略三角”通过国家版权局的认可,说明中国企业在战略方法论层面的觉醒,希望中国的战略方法论能够成为中国企业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