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平房区(哈经开区):率先推出“信用+四张清单” 打造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9-17 15:31:24
来源: 中华网
阅读量: 254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破解辖区内中小企业、新业态及创新型企业发展中的监管执法痛点,哈尔滨市平房区(哈经开区)立足国家级经开区产业特色,创新融合信用监管与包容审慎执法理念,哈尔滨市平房区(哈经开区)率先推出“信用+四张清单”监管执法新模式,实现精准监管、包容赋能、信用激励,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锚定痛点,找准创新方向

平房区(哈经开区)作为哈尔滨市产业发展核心板块,聚集了大量装备制造中小企业、数字经济新业态企业及科技型初创公司,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尤为重要。

此前,传统监管执法中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执法精准度不足。对不同信用水平企业“一刀切”,面对守信企业与失信企业使用相同执法标准,未能体现监管差异化。二是包容边界不清晰。部分首违、轻微违法行为与普通、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同等处置”,增加企业经营负担。三是信用与执法脱节。企业信用状况未与处罚裁量、强制措施挂钩,守信企业无法享受监管“红利”,失信企业缺乏整改动力。

为此,平房区营商局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等13个涉企执法部门,以“信用为基、清单为纲、包容为要”为原则,构建“信用+四张清单”监管体系,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二、“信用分级+清单细化”双轮驱动

(一)利用信用综合评价等级,明确监管“优先级”

参考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信用中国(黑龙江)平台数据推送数据,按照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将辖区企业划分为A(守信)、B(一般信用)、C(失信)、D(严重失信) 四个等级。

(二)细化“信用+四张清单”,实现执法“精准化”

结合平房区(哈经开区)产业特点,制定涵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多个领域的“四张清单”,并根据企业综合信用评价等级明确适用规则,共梳理事项1404项。

(三)健全“信用联动”机制,强化监管“闭环性”

一是信用修复与清单适用挂钩。C类企业在满足条件后1月内完成信用修复,可参照B类企业管理,下次轻微违法时可酌情适用“不予处罚清单”;D类企业信用修复后可根据实际情形参考C类,逐步恢复正常监管待遇。

二是失信惩戒与清单排除结合。D类企业不适用任何包容清单,且在执法检查中列为“重点对象”;对拒不整改的失信企业,联合税务、金融等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如限制贷款、取消税收优惠)。

三是清单动态更新调整机制。平房区营商局牵头,结合企业反馈、执法实践及上级政策每半年更新调整清单内容。

三、企业减负、监管提效、环境优化

(一)企业经营负担显著减轻

“信用+四张清单”改革创新的推出,让企业因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有效避免了企业因小错影响经营发展的情况。同时,免予行政强制的情形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有效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

(二)监管执法效率大幅提升

通过信用分级分类实现差异化监管,执法部门将主要监管资源集中于失信、严重失信企业,减少了对守信、一般信用企业的不必要检查,降低了执法成本。同时,清单明确了执法裁量标准,执法随意性显著减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整改率明显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大幅提升。

(三)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信用+四张清单”包容审慎模式的监管执法模式助力企业生产经营更轻松,让企业对执法公正性、监管包容性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市场主体入驻,尤其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数量也会稳步增长,为平房区(哈经开区)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下一步,平房区(哈经开区)将深化拓展清单覆盖领域,探索将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领域纳入清单管理,争取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加强企业信用培育,针对B类、C类企业开展“信用提升专项行动”,通过政策宣讲、合规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完善信用管理,推动更多企业进入A类行列,持续释放包容审慎监管的“政策红利”,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信用监管”平房样板。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