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有方 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3-11-20 16:30:41
来源: 中国网
阅读量: 55727

编者按:2021年7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自此,一场由“双减”带来的教育系统内的自我革新正式开始。“双减”开展两年以来,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全国各地积极配合,阶段性成效显著。今年,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围绕“双减”做好教育的“加减法”?各地、各部门又有哪些具体创新举措?本期起,中国网创设“‘双减’地方行”主题系列报道专栏,随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一道,深入地方、发现特色。

自2021年7月“双减”意见发布实施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响应、率先印发云南省“双减”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云南实际提出“双减”“双升”(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思路,将落实“双减”工作写入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省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重大发展项目,高位推进,重点保障。两年多来,云南“双减”工作取得怎样的进展?科学教育工作推进成效如何?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主要负责同志对云南进行了实地调研。

严把校内作业减负关 “书包不回家”成学生常态

减负最直观地体现在学生书包的重量上,云南通过“给书包减重”撬动学生作业减负和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养成,让“双减”成效真正可观可感。

严格执行课标。“全省各地各校对标对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开齐开好课程,严格按课表授课,从源头上杜绝教师临时调课致使‘书包增重’。”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处长晏照华介绍道。教师“应教尽教”和学生“学足学好”,确保了绝大多数学生实现书面作业“不出校”。

优化作业管理。云南通过建立健全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对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家长负担等作出明确规定。如楚雄州双柏县大麦地中心学校倡导学科融合,根据学段形成序列化作业体系,采用说、唱、画等形式增强作业趣味性,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习惯。

强化习惯养成。全省各地各校根据五项管理负面清单,自主拓展学生生活、学习习惯管理,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在省教育厅印发的典型案例中,红河州屏边县湾塘小学通过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方式,让新生快速掌握叠被子、洗衣服等生活技能,定期评选“整理之星”或“收纳小能手”,鼓励学生定期自查书包,做到“非必要不带”相关学习材料,“为书包瘦身”。

严把校外培训监管关 让“逐利产业”回归良心行业

校外培训一直是让家长们诟病不止又不得不投身其中的事。云南加大对校外培训办学许可、收费、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紧盯不放,以高质量整治成效回应群众期盼。

解决好学科类培训无序发展问题。“我们一方面严控学科类收费标准和培训时间,另一方面优先为转型的培训机构办理手续,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并得到规范。”省教育厅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处长马金权介绍道。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减少至20个,压减率99.2%,“营转非”完成率100%。

解决好校外培训质量良莠不齐问题。省直有关部门出台文件,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准入、从业人员和培训材料管理等作出明确具体规定。“在各级文化和旅游、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监管工作基础扎实,联合审批、全流程监管、年检等工作推进有序,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省文化和旅游厅智慧旅游处副处长龚娣表示。

解决好校外培训“退费难”问题。“请不要一次缴纳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学科类培训收取费用不得超过政府指导价限额标准,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全省各地通过多种方式,提醒家长通过支付限额减少退费纠纷。云南出台《云南省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暂行办法》,培训费全部进入银行“监管账户”,实行“一课一消”,培训机构无法挪作他用。

严把课后服务入口关 “官方带娃”成家长首选

云南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全面推进“五育并举”,推动各地各校充分挖掘校内潜力,严格引进校外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立足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97.64%的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衍纸是我们最早开设的课程,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每到夏天,学生们把蓝花楹的绚烂定格在相框中,巧妙地留住了花的美好。”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石梦媛对学生的衍纸作品,总是如数家珍,“学校依托课后服务积极构建‘幸福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发展校外,服务渠道更扩展。各地各校统筹本校教师、退休教师、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引进专业社会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用好用活劳动教育基地、农村少年宫等校内外资源,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全省中小学遴选、引进1200余个合规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

健全机制,服务保障促长效。省级制定每生每学期不得超过400元的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各地均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收费政策。“省级财政按照每生每年200元标准对省属公办中小学予以补助,每年安排4亿元奖补资金支持各地开展课后服务,”晏照华介绍道。红河州开远市市级财政建立寒暑假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暑期“官方带娃”受到群众好评。

严把教育教学质量关 “学校主阵地”成治本关键

“双减”实施两周年之际,云南将“双减”工作纳入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3815”战略发展目标、奋进西部先进计划同频共振,“双升”由点及面、持续深入。

强化课堂教学,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开展“以学为主”的主题教研和“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举行义务教育教学课堂竞赛暨优秀课例评选,帮助教师优化设计、创新方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通过推广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部署‘大屏数字教育平台’,让国家中小学优质课程资源落地云南,扩大优质资源共享。”省电教馆馆长杨宏伟表示。

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云南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完善德育工作体系。全省选树了张桂梅、朱有勇等先进典型,举办‘张桂梅思政大讲堂’10期,引起热烈反响。此外,云南出台初中学生劳动教育综合评价方案,印发《云南省中小学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认定管理办法》和评价指标,建设15个国家级研学实践基地(营地)、48个省级研学实践基地,不断丰富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推进优质均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我省以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和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为抓手,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据晏照华介绍,“各地积极推动将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新建学校纳入教育集团管理。”昆明市明通小学教育集团、武成小学教育集团等采用“名校+分校”“名校+弱校”等“名校+”模式办学,越来越多的名校办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严把科学素质提升关 科学教育“加法”为“双减”赋能

科学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根基,云南坚持高位推进、重点保障,在教育“双减”中全面系统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抓好教学服务,建强校内主阵地。全省各地各校开齐开足科学课程,健全课程教材体系,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昆明市五华区龙翔小学校长范源介绍道:“学校开发了生物多样性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了生物多样性温室、种子墙、博物画等系列教学场所,开设了本土特色植物科普、‘种子的一生’、生态保护戏剧等校本特色课程,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深挖地方特色,用好社会大课堂。云南盘活用好线上线下各类科普资源,注重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教师需求,我们创办了‘望天树科教大论坛’网络平台,先后开展了科学实验教具的制作、校园天文望远镜的使用、小学科学学业期末评价方法等专题讲座。”省教科院科学研究员席学荣介绍道。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中学以培养“未来版纳雨林守护者”为目标,将勐仑中学社团活动与雨林恢复试点工作相结合,从不同角度记录西双版纳雨林恢复过程。

加大支持力度,筑牢发展硬支撑。“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积极争取省气象局、科技馆、图书馆等支持,在校内建成校园气象站、科技馆、机器人实验室、校园低碳中心等科学教育空间”“我省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集聚科教资源和服务向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实现稳步增长”……调研过程中,各地积极统筹各方资金和项目,广泛争取社会资助,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