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矿化治沙工程实践与沙漠边际走廊的生态修复

发布时间:2024-06-24 15:52:50
来源: 中国网
阅读量: 5237

当前,防沙治沙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落实荒漠化综合防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任务。内蒙古工业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常年坚守在内蒙古荒漠化地区,默默无闻的致力于内蒙古沙漠的防沙治沙工作,他们就是内蒙古工业大学生物矿化技术团队,团队在李驰教授的带领下,在服务自治区荒漠化防治技术应用中,不走寻常路,立足绿色、生态、环保,聚焦“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物矿化技术应用于沙漠边际走廊的生态修复,重点对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脆弱区域实施综合治理,深入推进重点生态工程的建设。

生物矿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培养生物矿化菌种,并利用菌种代谢物脲酶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无机碳酸钙,碳酸钙作为一种胶凝材料,可以将沙粒胶结凝固在一起,但又不会像水泥那么硬,还能增加沙漠持水能力,有利于植物生长,改善生态,且不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沿着沙脊线一路往西南方向行进,眼前的植物、生物矿化网格等构成的就是“三维一体”生物矿化防护体系。”团队人员介绍。2017年至2024年,李驰教授带领团队多次深入沙漠,将生物矿化技术结合种植植物应用于乌兰布和沙漠的治理,经过七年的时间检验,“三维一体”防护体系确实起到了防沙固沙的作用,沙子每经过一层沙障,数量便会随之递减,到达灌木林带和生物矿化方格的沙子越来越少,绿色植物越来越多,生长情况良好,生物矿化固沙区的植物成活率可达80%,生物矿化与原生植物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更容易起到防沙固沙的效果。

内蒙古工业大学生物矿化技术团首次将生物矿化固沙技术与植物体加筋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沙漠的防沙治沙工程实践中,利用新兴的生物矿化技术与生态种植的交叉融合,打造新的沙漠生态走廊,让沙漠变绿洲成为可能。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