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明天见!”“老师注意休息!”国庆长假期间,这一幕热情粉丝与偶像互动的场面不仅出现在了各大演唱会现场,更在各戏曲演出后台门口上演。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吉祥大戏院……年轻的笑脸洋溢着对艺术的热情,让艺术家们感动不已。
传统戏曲引发青春共鸣
国庆期间,北京演出市场星辉交映、艺彩纷呈,为市民与游客带来一场场难忘的视听盛宴,充分彰显“演艺之都”的资源优势与市场活力。尤其是京剧演出方面,今年恰逢国家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同时迎来建院七十周年庆典,两院分别推出了一系列精品演出,让戏迷观众大呼过瘾。
10月2日,记者来到长安大戏院观看经典京剧剧目《群英会·借东风》,这场演出是北京京剧院“弦歌不辍七十载”系列展演“名家传艺篇”的第二场,由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老生名家杜镇杰带领学生于欣泽、张宸菲,与优秀演员包飞、韩巨明、黄柏雪、孟宪腾、李孟嘉同台献艺。
“今年正值建院七十周年,我自进入北京京剧院起,就时时感受到剧院数十年传承的深厚力量。”饰演赵云的演员李孟嘉对记者表示,“尤其是近年来,团队建设日益加强,大家创作热情高涨。我们三团的练功厅几乎‘一位难求’,从早到晚都排得满满当当,一个大厅里几组演员同时练功的场景更是常态。”
近年来观众群体中年轻人的比例大幅增加。“年轻人虽然对老的传统剧目看得少,但是知识素养水平较高,审美标准在线。他们走进剧场,渴望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能触动内心的、高质量的精神体验。”李孟嘉表示,“这恰恰与我们京剧艺术的最高追求不谋而合。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表演,与观众产生共鸣,为他们构建一个暂时脱离现实的精神自由之境,让演出结束后仍能引人回味,唤醒自我意识,演员再从观众回味之后的反馈进一步总结提高,最终形成演员与观众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关系。”
构建传统艺术消费生态链
演出之外,传统艺术消费的生态链正在逐步形成。
看戏之前,记者在长安大戏院一层的“北京礼物·戏曲主题店”看到,多款戏曲特色文创产品热销,特别是“金榜题名”等主题的冰箱贴以及“粉墨登场”保温杯等,“粉墨登场”保温杯有两款样式,颜色分别取自于京剧行当“旦”和“净”的不同韵味,分为“墨韵”杯和“粉黛”杯,包装内含戏曲经典行话贴纸,可根据个人喜好自由DIY;内里金黄色小元宝闪着灿灿金光的“五福迎门”摆件集齐了“福、禄、寿、禧、财”Q萌造型,寓意财源滚滚,富贵有余。“现在不知道怎么了,像民族血脉觉醒了一样,听到京剧就兴奋,看到戏曲元素就感到浓浓的归属感,手里拿着京剧元素的杯子感觉喝水都不一样了。”消费者张先生对记者说。
移步长安大戏院所在大厦的地下一层,这里正在举办扎燕风筝作品展,集中展出北京市级传承人的近30件扎燕艺术代表作,包括《福寿燕》《金玉满堂》《蝉福齐天》等。展览中,“大小成趣”的对比尤为引人注目——最大尺寸作品《比翼燕·蛱蝶寻芳》宽3米,高1.6米;最小尺寸作品《肥燕·福寿双全》宽仅0.15米,高0.15米,以精致的细节彰显匠人的巧思。这些作品均融合传统纹样、文学意象与哲学思考,在“形、色、意”三境中展现出扎燕风筝的完整美学体系,构筑了一个可触、可感、可品的东方美学空间。展览还设置了“世界风筝文化”板块,展现风筝作为人类共同文化符号在全球不同文明中的多样表达与深层寓意。
从一票难求的剧场,到琳琅满目的文创商店,再到可触可感的美学展览,一条围绕传统艺术的消费生态链正悄然成型。这不仅展现了“演艺之都”的丰富样貌,更勾勒出一幅传统艺术被时代激活、在与年轻一代的对话中焕发全新活力的生动图景。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