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项创新举措、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全国首个海上运输“单一窗口”落地、国内最大的第三方一站式航空维修服务基地、全国首部自贸试验区临时仲裁指南和《海丝特别仲裁规则》……“十四五”期间,厦门自贸片区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在高水平开放、产业赋能、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持续突破,圆满完成专项规划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制度创新结硕果:
203项举措落地,多项成果全国推广
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厦门自贸片区在“十四五”期间聚焦制度型开放,累计推出203项创新举措,其中53项为全国首创,以“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在成果转化与推广方面,片区表现尤为突出:1项制度创新成果获国务院发文向全国推广,1个案例成功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4项综合改革试点经验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台办向全国推广,另有7项“厦门经验”入选福建自贸试验区十周年十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形成“创新—实践—推广”的良性循环,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厦门样本”。

厦门自贸片区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稳步推进“自由港型经济特区”建设探索。 图片来源:厦门自贸委
开放能级再提升:
对接国际规则,拓展“海丝”合作朋友圈
围绕高水平对外开放目标,厦门自贸片区成功跻身首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地区,在主动对标国际经贸规则的同时,积极填补国内国际制度空白。全国首个海上运输“单一窗口”在此落地,有效整合业务流程、提升通关效率;主导推动化工级重晶石粉海运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助力“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片区深化“海丝”与“陆丝”无缝衔接,中欧班列(厦门)已通达13个国家34个城市,同时与巴西皮奥伊州、俄罗斯大谢尔普霍夫特别经济区建立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合作区域。值得关注的是,海沧港、象屿两个综合保税区在2024年度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中分别位列全国第8和第14位,创历史最高排名,彰显片区开放型经济的强劲韧性。
产业赋能见实效:
22个平台支撑,四大领域成全国标杆
厦门自贸片区将制度创新深度融入产业发展,通过推进22个重点平台建设,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以改革促产业、以产业强发展”的突破。在航空维修领域,片区建成国内最大的第三方一站式航空维修服务基地,进境维修飞机业务量长期稳居全国第一;在融资租赁领域,巩固全国第一大二手飞机融资租赁和第四大飞机融资租赁集聚区地位,为航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撑;在特色产业领域,成为全国最大燕窝深加工基地,打造产业新名片;在金融领域,自贸国际基金港成功落地,发布全国首支专注创业投资二级市场的母基金和全国首支上市公司风险投资母基金,构建“一体两翼”母基金赋能模式,目前已集聚超1700亿元规模的私募基金,为厦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金融“活水”。数据显示,到“十四五”末,片区年外贸进出口额稳定在3000亿元以上,每年为厦门市贡献30%以上的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营商环境优服务:
便利化举措迭出,法务保障护航“出海”
以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厦门自贸片区实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推出船舶转籍“不停运办证”等创新举措,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助力厦门港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在泊停时稳居全球前列,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在法治保障方面,片区启动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已集聚92家境内外法务和泛法务机构,同时发布全国首部自贸试验区临时仲裁指南和《海丝特别仲裁规则》,为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此外,片区还打造面向巴西、阿拉伯国家、越南等全方位、一站式企业“出海”服务中心,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驾护航,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厦门自贸片区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片区在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专项规划中的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预期目标均基本实现。这份亮眼成绩,不仅为厦门自贸片区自身发展筑牢根基,更以斐然答卷为厦门经济特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