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验,美国学不会

发布时间:2025-04-27 10:16:59
来源: 科技日报
阅读量: 584

       日前,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发表评论,总结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经验,并认为在美国试图复兴国内制造业之际,中国经验“或许能为美国带来益处”。无论美国智库多么习惯于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在实现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建成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的成绩单面前,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取得了空前成功。

  可是,相比中国的成功经验,美国政府复兴制造业的举措可以说是完完全全地背道而驰。

  中国不依赖关税,而美国竟将关税作为强迫制造业回流、保护本土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事实上,对本就虚弱的美国制造业来说,关税不仅不是解药,反而可能成为毒药。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政府认为关税在某种程度上会扩大制造业的观点显得“如此狭隘和幼稚”,关税会提高美国制造业成本,其规模可能因此缩小。2018年美国对华征收“301”关税后,制造业占美国GDP的比例没有上升,而是由10.9%下降到9.9%。

  相比中国政府善于制定长期且可预测的产业规划,美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则在“左”和“右”间急剧摇摆。前政府力捧新能源产业,现政府就支持传统化石能源;前政府要监管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现政府就废除政令任其自由发展;前政府推出《芯片法案》,为芯片企业提供数百亿美元的资助,现总统就批评法案“非常糟糕”,称其为“一场灾难”。政府的“翻脸”使产业界无所适从,美国半导体企业Wolfspeed本计划在未来几年招聘1800人,但由于政府资助变得不确定,该公司在3月初反而裁员180人。

  在中国通过机器人、智能自动化提升制造业生产力的同时,美国政府却在亲手损害自己的自动化制造能力。在全球机器人供应链中,中国的角色举足轻重,诸多关键零部件依赖中国生产。以人形机器人为例,据摩根士丹利分析,全球约56%的相关供应链公司位于中国。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将推高许多美国机器人制造商的运营成本。

  在科研创新投入上,与中国政府不断发力不同,美国政府正在削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的科研预算。

  对比中美发展制造业的不同路径可以看出:中国是拥抱全球市场、加强自身内功,出发点是互利共赢;美国则是要建立关税壁垒,强迫制造业回流,目的是损人利己。类似现象也出现在科技领域,中国科技发展强调自立自强,美国维持科技优势的手段重在制裁打压他国。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互利共赢才能获得成功,损人利己终是害己。美国不破除损人利己的霸权主义魔障,即使有再多的中国成功经验摆在面前,美国也学不会。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