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培优促强扶大,加快打造“淮南制造”新势力

发布时间:2025-05-07 14:24:57
来源: 淮南日报
阅读量: 419

  制造强则工业强。今年年初,我市出台《淮南市制造业培优促强扶大工程实施方案》,围绕制造业做优做大做强,深入实施制造业培优促强扶大工程,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形成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淮南模式”。

  今年一季度,全市培优促强扶大培育库114户重点制造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4.8%,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3%,居全省第2位,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聚焦企业梯度培育,锻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突出动态培育。分类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实行动态更新,及时将符合培育条件的企业纳入培育库,实行“有进有出”月度动态管理。目前,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成长潜力情况、市场前景情况,全市已建立114户亿元以上重点制造业企业培育库、113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317户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突出梯次培育。目前,我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019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58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2户、高新技术企业403户,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成长路径,精细谋划“规模以上企业—亿元企业—5亿元企业—10亿元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等不同梯次培育体系。

  突出标杆培育。坚持制造业做优做大做强目标导向,突出标杆培育、龙头引领、示范效应,聚焦规模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等一系列领域,鼓励培育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等各类项目称号,支持企业壮大体量、提升质量,树立行业标杆。2024年以来,全市新增国家5G工厂4家,连续两年居全省第2位;新增省级“三品”示范企业18家,居全省第1位;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8家,居全省第4位;新增省级“三首”产品共15个,居全省第6位。

  创新政策赋能机制,激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为企融资服务机制发力。多样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积极推进“投贷担保补”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服务培育企业。今年以来,市级举办制造业专场企业政银企对接会3场,为企有效融资3180万元;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招商引资企业融资需求,创新推动金融机构通过“投贷担保补”金融组合方式,支持企业实现融资29.44亿元。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全省重点项目银企对接会、外贸企业银企对接会等省级万企融资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融资5.6亿元。

  市场拓展服务机制给力。常态化开展工业品产销对接、淮品“五进”和跨境出海等服务,积极宣传推广淮南“三首”产品、标志性产品,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举办淮品“五进”活动,邀请企业60余家,矿区、高校、商超、企业、机关等单位40余家,现场签约金额近4000万元。借助“徽动全球”跨境出海行动,组织23家次企业参加消博会、广交会等境内外知名展会10余场;加快淮南“铁海联运”班列,共运输774个标准集装箱,为企业节约运输成本50余万元。 

  协同创新服务机制用力。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下上游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4年,全市R&D经费投入总量27.8亿元,增幅15.35%;经费投入强度1.74%,增幅11.54%,分别居全省第5、6位。科技创新指数连续三年稳步增长,2024年创新指数达到112.1,同比增长51.1%。支持3家省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13家企业成功认定安徽省企业研发中心,扩容升级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特色人才工程。

  强化企业需求保障,厚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建立用地、用工、水电气网等需求清单,搭建政企沟通“直通车”,及时有效解决企业诉求。今年以来,有效解决寿县新桥园区、淮南高新区等重点制造业项目和企业用地需求351亩。精准摸排用工岗位3000个,组织重点企业开展“千企进校园”“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53场,与1842名高校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办理77件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网络联合报装事项,帮办代办覆盖率100%,满意度100%。

  深化项目政策惠企。鼓励企业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技术创新、数字化改造提升、数字化转型等项目,推动“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惠企政策落实落细落地,真正为企业争取政策红利。今年以来,梳理政策清单7大类129条、工信领域项目申报指南及实施细则30条。市级财政累计兑现惠企政策15项、兑付资金929.74万元、惠及企业200家。加快推进制造强省和制造强市建设,争取到位制造强省项目建设资金3303.8万元,正在兑现制造强市项目资金3420万元,不断提升政策惠企“含金量”。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成长计划,搭建企业家培训、交流平台,引导企业家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企业家。今年以来,组织9家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者参加全省中小企业银河培训班,着重提升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规划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能力等。举办三期“淮南市为企服务人才学堂”,培训企业管理人员600余人。依托淮南市企业家“大讲堂”,为企业家搭建学习交流、培训平台,目前已累计举办4期,涉及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培育、数字化转型宣讲等,参会企业达450余户、650余人次。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