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制造”攀高向新

发布时间:2025-09-18 16:10:36
阅读量: 188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着力打造新兴产业集聚的产业名城,工业稳增长、培育发展战新产业、推进产业数字化工作9次获国务院表彰激励,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3个产业入选首批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智能语音获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主导产业的强势崛起,推动着“合肥制造”攀高向新。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合肥市已拥有长鑫存储、晶合集成、通富微电、芯碁微装等龙头企业,其中长鑫是全球第四大DRAM制造企业、晶合是全球第九大晶圆代工企业。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已形成存储晶圆、显示驱动、家电控制芯片、汽车电子等4个特色芯片板块,获批“海峡两岸集成电路合作试验区”“芯火”双创示范基地。

在新型储能领域,合肥市以锂离子电池为重点发展方向,集聚国轩高科、阳光储能、中创新航、派能科技等一批产业链链主企业,阳光电源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居全国第四、全球第六。阳光电源发布12.5MWh全球最大容量储能系统,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单次充电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家电(居)、先进光伏、高端装备及新材料等诸多产业板块,“合肥制造”均有显著突破。这些突破的背后,源动力就是科技创新。

近年来,合肥市持续优化创新平台体系,加快人工智能、通用机械关键基础件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累计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6家、工业设计中心13家,总数均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今年以来,推动6家平台入选首批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占全省60%。

合肥市还实施了百亿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三大培育行动,截至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3000户、达3053户;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8家,居全国城市第十四、省会城市第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7家。今年以来,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644家,累计达4628家、占安徽省32.8%。

通过构建“新产品—三首产品—工业精品—标志性产品”矩阵,2021年以来,合肥市已累计培育省级“三首”产品842项、占全省48%;今年1—7月新增94项、占全省53%;培育工业精品196项、占全省15%;培育省级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8项、占全省27%。

据统计,今年1—7月,合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6%,位居全省和万亿GDP城市首位。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