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算力大会日前举办,会上发布的相关数据与成果表明我国算力产业迈向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阶段。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干线400G端口数量大幅增加至14060个,存力总规模超1680EB,全国算力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42,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表示,将持续加强多元泛在、智能敏捷、安全可靠、绿色低碳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算力资源使用效率,推动算力网络“点、链、网、面”体系化高质量发展,持续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智能算力加快增长
算力即计算能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当前,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以及各类数字应用场景涌现,算力重要性不断凸显,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科技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生产力。
算力大会期间发布了《2025综合算力指数》《2025算力发展报告》等一系列研究报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表示,综合算力是释放大模型能力的核心引擎,当前我国综合算力呈现东部引领、中西部崛起的协同发展态势。
我国算力产业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化。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动下,智能算力需求呈现迅猛增长态势。魏亮介绍,随着智算规模显著提升,算力呈现“智算主导、多元协调发展”的特征。各地因地制宜规划资源布局,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区域算力发展体系。推理需求或成为智算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算力技术革新和硬件升级加快应用落地,促进国产算力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算力设施层面,人工智能演进带动基础设施优化配置,协同调度、异构兼容、弹性扩展、安全可靠等核心能力持续提升;算力平台层面,一站式解决方案实现算力资源供给平衡与价值释放,为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提供坚实保障;算力应用层面,大模型与智能体应用深化行业融合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增长极。
算力加快向绿而行。记者在国家先进计算太原中心采访时了解到,该中心采用全新一代全浸没相变液冷技术,将包括处理器、主板等在内所有计算部件浸没于液态冷媒中,实现了高密度、全覆盖、无死角、高效恒温冷却,核心计算机房PUE值降至1.04。
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认为,算力发展呈现“3个转变”。算力结构由以“训练为主”向以“推理为主、训推一体”转变,大模型轻量化、开放化发展激发推理应用爆发,未来推理算力有望达到训练算力的10倍规模;算力形态由“集中化”向“分布式”转变,边缘场景超实时、高安全需求驱动算力进一步下沉,中训边推、端云协同的立体格局加速形成;算力效能释放由“硬件横向扩展”向“软硬垂直优化”转变,模型算法、基础软件与底层硬件联合优化,软硬协同突破算能算效瓶颈。
算力平台全面贯通
算力大会期间,中国算力平台完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份分平台接入工作,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我国“全局总览、分域协同”的算力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据了解,截至7月底,中国算力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上架优质算力产品110余项,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90余个,成功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的供应汇聚、购买和即时开通服务,为1000余名开发者提供了多源多元的在线调用服务,累计沉淀数十亿条算力监测大数据。
当前,我国按照“点、链、网、面”为主轴,体系化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工作。作为全面赋能的重要抓手,中国算力平台将在现有10个省份分平台接入的基础上持续扩容,通过丰富算力产品矩阵、优化算力交易流程、推动算力资源聚合、完善算力产业生态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智算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为我国算力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同期,国家超算互联网与7城算力中心“算力互联互通接入仪式”举行。随着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国家网安基地(武汉)算力中心、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7家算力中心正式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所连接的骨干节点型算力中心已突破30家,联合体成员数量突破200大关。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表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构建重心,已经由数字基础设施布局转为建用并重、以用促建。国家超算互联网正式上线以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可成为其他算网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参考。
赋能行业加速深入
智算市场需求正经历深刻变革,训练需求趋于平稳,而推理需求迎来爆炸式增长,市场正从“体验尝鲜”加速向“生产刚需”转化。对此,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总经理孙少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户对大模型的使用不再停留在简单调用,而是深度融入业务流程,尤其在政务、金融等安全敏感领域,私有化部署、数据可控成为硬性要求;在工业、教育、医疗等行业,用户更倾向于通过公有云获取灵活、可按需调用的模型服务。
需求层次也在持续升级。早期用户主要需要裸金属、云主机等基础算力资源,如今更关注知识库构建、模型微调、智能体编排等高阶能力,并强调调优服务与场景适配,逐步从“要算力”转向“要解决方案”。以智能体为代表的AI应用,正与用户的业务系统、专有数据深度耦合,实现“融智于业”。
孙少陵介绍,今年4月,中国移动发布“由云向智”战略,推动云计算向“云智算”全面升级。最新发布的算网大脑3.0是云智算的超级智能体,深度融合九天大模型,通过1个指挥智能体,联动多个领域专家智能体,完成用户算网需求的自主规划执行。
浪潮通信信息副总经理郭振君表示,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长、场景适配性弱、能耗与碳排放高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智算基础设施高效落地的瓶颈。针对这些行业痛点,浪潮通信信息通过工厂预集成与现场积木式组装,将交付周期压缩至4个月到6个月,同时支持风冷与液冷动态切换,为不同规模算力场景提供快速交付、弹性扩展的低碳解决方案。
华为公司副总裁、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认为,城市、行业与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数据的汇聚、流通与价值释放,加快建设先进数据基础设施,抢抓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先机。
“要有序引导算力设施建设,切实提升算力资源供给质量。推动完善算力布局政策体系,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设施,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熊继军说。
据了解,工信部将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扩大基础共性技术供给;深入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聚焦计算、存储、网络等重点方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面向教育、医疗、能源等重点行业,开展算力赋能专项行动;推动“智算生态圈”建设,推广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实施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加快建设中国算力平台。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