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中国法治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向世界充分展现中国的法治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擦亮法治中国名片,是中国援外培训的重要使命。
作为中国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全国总基地,向发展中国家分享法治发展“中国智慧”是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开展援外培训的重要内容。自2024年以来,研修学院先后举办20余期法治主题研修班,累计接待来自5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600余名学员。这些研修班不仅展示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亚欧地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研修班学员在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考察
聚焦共同关切 培训主题丰富多元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各国人民长期以来共同追求的崇高理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在推动中国之治迈入新境界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经验。
今年以来,研修学院积极开展法治主题对外宣介工作,将其贯彻、融入到援外培训中。从初春时节到夏末秋初,已先后举办包括中非高质量合作商事法律研修班、亚欧地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研修班、“一带一路”国家税收制度研修班等在内的10期法治主题的研修班。这些研修班在分享中国法治发展方案、促进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商事法律合作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日益深入,各国对专业法律服务、风险防控机制和争端解决体系的需求激增,使得商事法律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2月18日至3月3日,作为2025年首批五个来华研修班之一,中非高质量合作商事法律研修班在北京举办,来自非盟、埃及、加纳等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36名学员参加研修。围绕商事法律合作、多元争议解决、绿色发展等议题,学员们参加了10余场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现场教学和文化考察等活动,与中方代表深入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商事法律合作等话题。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关键基石。深化中欧亚区域协作、促进知识产权机构经验互鉴、优化区域知识产权生态体系,对激发区域创新活力、实现共同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4月10日至23日,亚欧地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研修班迎来了来自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31名学员。为期13天的研修班围绕中小企业经济贡献、电子商务生态构建、品牌保护与知识产权法治实践等核心议题,对中国在版权、专利、商标保护领域的立法创新及打击侵权假冒的执法经验进行了深入剖析,不仅为有效提升“一带一路”亚欧国家知识产权提供了助力,还切实推动了多双边务实合作,为亚欧国家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亚洲出发,如今已成为联通世界的共赢纽带:中老铁路让“陆锁国”变身“陆联国”,蒙内铁路为东非大地注入发展动能……在这些看得见的成就的背后,税收政策的协调对接、治理体系的优化创新,始终是支撑合作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柱。
分享中国经验,推动跨境税收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带一路”国家税收制度研修班举办的初衷。5月7日,来自亚美尼亚、约旦、老挝、瑙鲁、尼日利亚等8个国家的29名学员相聚北京,开始为期14天的研修。8场高质量的专题讲座、研讨交流和文化考察等活动,聚焦中国税收制度核心议题,以系统、深入的方式阐释了中国税制改革的演进脉络与现代化实践成果,向各国学员讲述中国税收故事,推动国际社会对中国税收制度的深入理解。
中非高质量合作商事法律研修班学员在青岛德恒律师事务所合影留念
坚持“授人以渔” 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法治的生命在于贯彻实施。秉持“授人以渔”的援外培训理念,研修学院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不仅为学员们安排了丰富的课堂讲座内容,还带领他们走进相关机构、企业,亲身感受中国法治建设的鲜活实践。
中非高质量合作商事法律研修班精心策划的一系列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中国对非投资法律路径、中非投资争端解决方案、中国在非产业布局与业务合规等方面。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巍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中国企业在非投资新能源项目时所遵循的跨境合规流程。他强调,中国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投资和完善的法律服务,不仅增强了当地的能源供应能力,还为中非间的商事法律合作树立了典范。盈科律所全球合伙人梅向荣律师的主题讲座让学员们深刻理解了在中非关系可持续发展中加强商事法律合作、稳定投资预期的重要性。他还与埃及学员共同探讨了如何利用国家的地理和人口优势来发展新兴产业,如何通过完善双边协议来促进投资保护和争端解决等话题。
除课堂讲座外,研修班带领学员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就碳中和、新能源领域的中非国际商事法律合作进行现场教学,之后又前往山东青岛市,在北京盈科(青岛)律师事务所参加青岛企业对非合作法律座谈会,在青岛德恒律师事务所就通过高质量法律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话题进行交流……
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修之旅,不仅助力学员深入理解中国在中非合作中的全面战略部署,也增强了学员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积极承担绿色发展和碳减排责任,通过互惠贸易主动促进当地产业转型的认识。
北京大学庄宇副教授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数字化转型案例,解密中国式现代化如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中国社科院张弘研究员详解了中欧班列运营机制,并就如何建立跨国知识产权快速通关机制与学员展开讨论……亚欧地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研修班的课堂讲座围绕学员们的现实关切展开。
结束了在北京的理论学习后,学员们奔赴深圳进行实地考察,先后走访了华大基因、迈瑞医疗等科技领军企业,并与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中国专利代理(香港)公司等机构围绕人工智能应用、海外维权实践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度对话。在迈瑞医疗展厅里,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知识产权局首席专家马哈巴特·穆萨耶娃指着监护仪上的专利墙感叹:“原来研发一台医疗设备要涉及200多项专利,这彻底改变了我们'先生产后保护'的传统观念。”在华大基因基因测序实验室,土库曼斯坦知识产权署处长阿曼米拉特·焦拉耶夫与技术员探讨了棉花抗病基因检测合作可能,当场建立微信群,约定后续进行数据共享。在南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亚美尼亚国家税收委员会知识产权保护部主任萨姆维尔·奥汉扬发现中国海关采用的“AI图像识别打假系统”,与他正在推进的边境查验改革方案不谋而合,当即请求中方安排专项技术交流……
“一带一路”国家税收制度研修班为学员们安排了8场高质量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中国税制改革、增值税制度、留抵退税政策、个人所得税税制、“一带一路” 税收协定网络等,国家税务总局专家、高校教授等系统阐释了中国税收制度核心议题及现代化实践成果。国家税务总局专家廖璐结合国际先进经验,全面阐释了中国增值税制度在制度设计、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特色与显著成效,凸显了中国税制改革的创新性与适应性。
这期研修班也为学员们安排了丰富的实地考察行程。在北京,学员们参访了北京12366纳税服务中心和京东集团。在杭州,学员们参访了杭州12366服务中心、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萧山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通过对比北京和杭州两地服务模式,学员们了解了各地智慧税务建设的差异化实践。在实地考察万事利集团、海康威视等企业时,学员们与中方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税收政策在数字经济、传统产业转型、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应用实践。
促进交流对话 各国学员学有所成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研修班不仅为各国学员提供了学习机会,也为互相的交流对话搭建了桥梁。研修班上,一次次思想的交融、智慧的碰撞,激发了学员们的深度思考并启发他们将之转化为各国法治发展的新思路。
达累斯萨拉姆大学/Nex.Law律师事务所萨丁·姆瓦卡杰教授在中非高质量合作商事法律研修班的结业典礼上提议,创建由多元背景专业人士组成的中非智库,以确保在回国后仍能围绕商事法律与发展议题展开持续对话。“通过汇聚中非两地的法律专家、商界领袖、学者与政策制定者,智库将为双方面临的挑战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它将确保中非合作保持活力、与时俱进,并让本次研修班的合作精神得以延续和发扬。”萨丁·姆瓦卡杰表达了他的期待。
“吉尔吉斯斯坦始终重视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正以国际标准为参照持续完善国内法律框架,力求实现权利保护与创新激励的平衡。”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办公厅专家努尔苏坦高度评价亚欧地区“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研修班为各国在知识产权领域分享经验、凝聚共识提供了关键契机,并强调当前全球变革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激发创新活力和促进国际贸易的核心要素。
在努尔苏坦看来,亚欧国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协同合作具有战略意义。通过区域协同优化知识产权生态,各国能够共同应对技术革新与产业转型的挑战,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创造更公平的知识价值转化环境。他呼吁各方深化专业对话与伙伴关系,共同为区域繁荣注入新动能。
“本次研修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更搭建起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桥梁。通过系统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深入理解了著作权、专利和商标保护的法律框架,以及中国政府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有力举措。我们深信,所获的知识与建立的友谊必将成为各国未来深化合作的重要基石。”回顾这次中国之旅,亚美尼亚经济部轻工业司司长阿明·瓦尔沙米扬仍难抑激动之情。
作为“一带一路”国家税收制度研修班的学员,约旦安曼苏玛雅公主大学—战略合作与创新协调员穆罕默德·法蒂·卡米尔·阿穆拉的这次中国之行也是收获满满。他评价,研修班是跨国交流的桥梁,超越税法学习,是打破国界、增进信任的契机。
“在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诸多复杂而严峻的挑战,无论是税收政策的协调与优化、国际贸易的公平与顺畅,还是气候变化的应对与治理,都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和解决的。”穆罕默德·法蒂·卡米尔·阿穆拉呼吁,各国学员以开放心态交流,建立持久联结,共同推动全球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老挝财政部官员颂吉·西维莱对此也有同感。他在结业典礼的发言中表示,通过此次研修班,大家系统了解了中国的现代化改革、现代税收制度管理、纳税人服务机制以及现代科技发展。他认为,在经济发展、现代科技发展、教育、新一代能力建设以及与世界各国和平且富有成果的发展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强、最具实力的国家。老挝视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与伙伴。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法治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今天的中国正一笔一画描绘法治中国的斑斓画卷,一砖一瓦建设法治中国的坚实大厦,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基固本汇聚磅礴力量。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援外培训将继续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法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