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力盛体育一季报:营收与毛利率同增,实际业务向好发展

发布时间:2025-04-30 12:25:52
阅读量: 254

近日,力盛云动(上海)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盛体育,002858)公布了2024年度&2025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

据2024年财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8.77%;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亏损均大幅收窄;毛利率23.12%,较2023年上升1.23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激增1168.76%至1.05亿元;境内外营收同比均实现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3.27%;毛利率再获增长至30.08%,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经营管理呈向好发展趋势。

夯实基础,推动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

2024年,力盛体育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不断夯实在赛事IP运营领域的市场地位及优势。公司积极开拓全球市场,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成功引入并运营FE上海站(2025年第一季度已成功与国际汽联FE官方赛事组委会续约)、TCR Asia等多项国际赛事;运营的中东区域方程式锦标赛、阿联酋F4锦标赛等海外赛事率先在亚洲中东地区拉开新赛季战幕。

力盛体育通过IP合作、全产业链协同,探索新机遇,持续丰富体育赛事IP,构建赛事IP运营体系。公司全年运营国际/亚洲级、国家级及区域级赛事共112场次,新增运营“国际汽联澳大利亚四级方程式锦标赛”等8项赛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原创自有赛事IP——GTSC赛事正式升级为“China GT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 (简称“CGT”),获中汽摩联官方授权成为该赛事运营及推广单位,标志着公司“国字号”汽车赛事矩阵进一步扩大;并凭借多年积累的专业赛事运营能力和丰富的市场资源,成为2025年中国男子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的独家官方运营推广机构,在体育赛事多元化布局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另外,力盛体育通过科技赋能,推进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公司电动赛车持续创新,东风奕派eπ007电动赛车顺利完成赛道首航,展现出优异的赛道性能;自主研发“天猿”竞赛级无人驾驶系统,在公司首创的Zenith 1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运动巅峰赛中,通过“人机大战”完成有效测试,后续将推动其持续提升。此外,公司海南国际赛车场项目已完成赛道试验段工程,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建设;亚太地区首个新能源汽车赛事——E-TCR电动赛车锦标赛,有望于2025 年正式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力盛体育通过多元化“破圈”,在增强赛事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成功拓宽受众圈层,进一步推动赛车文化的全民普及。2024年,吴彦祖、郭富城、李治廷、王一博等具有公众影响力的艺人通过参与公司专业赛事并获得荣誉,有效提升相关赛事的媒体关注度与公众讨论热度,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内外部双驱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到2025年将达到5万亿元。从外部看,近年来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去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支持“赛事+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同时为促进体育消费,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赛事品牌,申办或引进有影响力的国际顶级赛事,培育专业化运营团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成为两会期间热点话题;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体育金融服务,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扩大体育消费。

而作为国内赛车赛事领域杰出企业,力盛体育已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与经验优势,公司通过把握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整合体育行业资源,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优势,不断提升公司的综合影响力与竞争力。2024年以来,公司积极优化完善自身业务及赛事体系,于去年底与首彩科技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彩票业务合作以及品牌推广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与门牙视频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通过IP孵化、赛事传播及客户开发等领域展开跨界合作,联手打造赛车运动内容生态,助力公司赛事IP营销升级;近日与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在京举行签约仪式,正式成为“中国男子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独家官方运营推广机构……

在顶层政策赋能体育产业发展,以及公司积极推进战略布局与发展双频共振下,力盛体育将有望通过行业资源整合与创新,抢占市场先机,探索更多业绩增长点,释放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动能。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