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着家乡的瓜子,就好像瞬间回到了国内的书桌前。”在海外留学的小芳感慨,一包中式零食是缓解乡愁的良药,也是向外国同学展示中国文化的小载体。随着这样的场景在全球不断上演,带着果干蜜饯、坚果炒货等风味的中国零食,正从海外华人的餐桌走向欧美商超与东南亚消费者的购物篮。本土零食企业以品质与口感为钥,在全球市场掀起一股“中国风味”热潮。
来伊份在马来西亚市场的表现,就为这股“中国风味热”添了生动注脚。品牌摒弃“广撒网”模式,率先洞察当地健康需求,定下“健康精选”策略,推出有机甘栗仁、冻干果蔬脆片等10多款产品。这些主打“少添加、轻负担”的零食迅速赢得市场:吉隆坡的年轻妈妈常买给孩子当辅食,办公室白领囤作下午茶,产品复购率稳步提升。当地渠道商反馈:“这类产品很受欢迎,补货频次比其他品类明显高。”
马来西亚市场的成功,是来伊份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一帧。自2019年启动海外布局以来,其产品已进入18个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阿联酋、德国、法国、西班牙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本地商超。
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拓展采取“三步走”策略:首先以海外华人作为切入点,凭借文化认同打开市场;随后聚焦饮食偏好相近的东南亚等市场,降低拓展阻力;最后逐步渗透北美、澳新等主流市场,实现深度布局。
“我们敏锐捕捉到海外华人对‘家乡味道’的情感需求,这是出海的坚实基础。”来伊份创始人、总裁郁瑞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品牌依托“中国品牌,世界制造,全球共享”的战略,既要让全球华人尝到家乡味,也要让世界爱上中国美食。
在她看来,出海是长期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仍处于稳健的拓展阶段,需要持续投入、耐心耕耘。国家正在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建设海外经贸合作区、提供综合法律服务等举措,为企业‘走出去’构建了系统性支持,也让我们在出海过程中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来伊份并非孤例,中国零食品牌正以“组团出征”之势进军全球。作为较早出海的代表,洽洽食品已进入近70个国家和地区,推出椰香味、松露味等本土化口味,并通过新春送福、外交官工厂行等活动,将瓜子打造为文化载体。三只松鼠则以供应链升级开启出海新阶段,其柬埔寨工厂实现“本地原料+本地加工”模式,将芒果干等产品辐射东南亚,有效降低25%的物流成本。卫龙则凭借辣条这一大单品强势突围,三年海外收入翻倍,使辣条从“乡愁零食”升级为海外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中国零食赢得世界消费者的青睐,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助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有力保障,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则让零食成为天然的文化载体,易引发海外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海外华人及留学生群体构成稳定客群,跨境电商与海外商超渠道日趋成熟,助力品牌快速渗透;部分企业还通过海外建厂与原料本地化布局,实现“从田间到货架”的高效流转,为出海筑牢了供应链根基。
而在出海过程中,中国零食企业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辣条、瓜子等特色品类在海外市场存在明显竞争空白,企业通过本土化口味调整,巧妙平衡产品特色与当地接受度,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规模化采购与本地化生产有效压缩了成本,让产品在性价比与交付周期上占据优势;春节限定包装等节日营销方式,更加凸显零食所承载的中国饮食文化,强化品牌认知,从而吸引更多海外消费者尝试。
面向未来,王鹏建议企业多维度发力:产品端聚焦健康化与合规化,开发低糖、低脂产品贴合海外健康消费趋势,同时深入研究目标市场法规(如添加剂标准、认证要求),建立可追溯供应链;品牌端强化文化赋能与KOL合作,通过包装设计、营销活动传递中国文化元素,借助海外网红试吃、挑战活动扩大影响力;渠道端推进全渠道渗透,线上入驻跨境电商平台并优化物流与售后,线下进入主流商超、便利店,布局体验店提升品牌曝光;运营端则依靠数据驱动与供应链优化,监测库存、退货率等指标以优化生产计划,建立多渠道仓储布局缩短交付周期。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