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吴健:“量产+实用”的机器人产业时代已经到来

发布时间:2025-07-03 13:50:48
来源: 中国网
阅读量: 1376

从春晚舞台上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机器人开跑半程马拉松,如今机器人又站上擂台“跨界”参加了格斗赛。前不久,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开赛,激烈的角逐下好似科幻电影场景照进现实。可以看到,一方面是机器人产业赛道上高昂的积极态势,另一方面是机器人在各个领域有了越来越多的大胆尝试。

当下,机器人产业发展来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来的时期,伴随着市场对于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需求,特别是国家层面持续释放设备更新的政策红利放,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下,机器人产业步入加速扩张期,而在资本市场,机器人产业方面也有了更为活跃的动作。作为国内资深创投人,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吴健认为当下机器人产业已走出“机器人神话期”,进入了实用主义拐点,在一些领域,刚需场景与成熟技术的交汇开启了真正的“量产+实用”时代。关于未来发展,吴健理解其核心不在于谁的机器人更“像人”,而在于谁能在现实场景中长期稳定工作、替代人力、降本增效,这也将是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命题。

政策和市场协同驱动机器人产业发展广度和深度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多地也相继出台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例如去年底杭州发布的《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重庆七部门联合印发的《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也让机器人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品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让机器人赛道这个千亿级市场吸引了更多关注。近年来,吴健也关注到中国机器人领域正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机遇,国家政策的支持、庞大的制造业市场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都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实早在2018年前后,源码资本就开始大规模投资机器人早期创业公司,投资组合覆盖了多个方向,其中就包括当下最为“出圈”的宇树科技,以及海柔创新、云鲸智能、擎朗智能、SwitchBot、银河通用等业内知名企业。“源码广泛的覆盖让吴健得以与众多企业共同穿越行业的技术波峰与商业波谷,也积累了对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的深度判断。”接触的过程中,让吴健在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领域有着愈加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传统工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必然趋势,将为制造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而机器人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执行终端,将在智能制造中发挥关键作用。

回看吴健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能够精准预判机器人产业在内的行业发展脉络,是多年来持续积累下的宏观嗅觉。吴健曾就读于清华大学,并获得经济学博士、硕士和本科学位,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他参与了多个研究项目,让他对经济改革和企业发展有了更深理解。值得一提的是,他参与撰写了关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若干问题的著作,为他日后在投资决策中把握宏观经济趋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10年,吴健加入中投公司,在中投的5年时间里,他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的投资分析和决策过程,深入研究了包括农业、基础设施、能源、互联网等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2015年底,吴健加入源码资本,历任董事总经理、合伙人,重点负责生态建设、投后服务等领域工作。源码资本投资覆盖领域广泛,涵盖产业数字化、智能制造、消费科技、生命科学、绿色发展、出海等多个大类行业。吴健坚持底层思考和深度研究驱动,注重培养和支持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企业。他认为,创投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持和资源的整合,并对投后服务有着非常丰富实践和理解。他在源码参与支持的字节跳动、美团点评、贝壳找房等项目,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互联网和新经济的发展格局。

“落地为王”才是未来机器人的产业格局密钥

“能做出来,但用不上;用得上,却买不起。”回顾过去一些年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问题,吴健给出了这样的总结。过去十年,机器人行业在科研、宣传和估值上取得了大量关注,但真正落地到高频使用场景的其实不多。吴健同样注意到这一点,但他也判断,经过多年发展,当前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实用主义拐点。可以看到在很多领域,刚需场景与成熟技术交汇,“量产+实用”时代已经到来。吴健举例,“比如餐饮后厨、仓储搬运、商超巡检、养老护理等领域,不再是做概念验证,而是在规模部署、形成稳定业务回报。”

近年来,吴健多次受邀出席中关村论坛、中国互联网大会等重要行业活动,并针对硬科技投资等热门话题发表了深刻见解。在中关村论坛上,他曾提出,投资硬科技创业公司不仅要 “投钱”,更要重 “投后” 服务,要帮助企业拿到订单,尤其是标杆客户。

一直以来,他的思考和见解也逐步实践在吴健的工作中,这样的思考模式要让他更加精准看到了过去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与接下来扭转的契机。现在的转折点在于场景聚焦方面更关注特定垂直场景的实际应用;整机成本下降,关节、电机、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价格大幅下降;算法+云+边缘算力日趋成熟,使得边端协同成为可能。吴健分析,未来的竞争,重点不是谁的概念更酷、动作更像人,而是谁能在真实场景中提供稳定、可控、可规模化的解决方案。他总结,做出来是技术能力,落得下去才是产业能力,总结四个字就是“落地为王”。

谈到哪些机器人场景最有潜力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吴健尤为关注服务业刚需场景、制造与物流自动化、户外类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作为平台级等方向。他分析:制造与物流自动化方面,在制造业“用工荒”背景下,工厂内部的臂式机器人、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正在快速普及;人形机器人作为平台级方向,虽然尚未大规模落地,但作为技术整合平台(包括视觉、语音、决策、运动控制等),也是行业的热点方向。

长期的全球经验,也使吴健能够看到国内外在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差异,并让他有机会可以整合全球优势资源,探索异步成熟的落地场景。他提到,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之一,也是制造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吴健分析,中国市场过去的短板在于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品牌弱、系统集成能力不足,但现在的局面正在改变,包括自主品牌快速崛起,电机、减速器、伺服控制等核心部件实现国产替代,而 “中国场景”的极为复杂属性也成为产品优化和规模验证的天然土壤。

在吴健的长期观察中,他认为中美在机器人领域各有优势。美国擅长平台化和通用层的创新,中国则在高频场景的实用落地上跑得更快。“我们正尝试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探索异步成熟下的全球协同机会。”吴健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机器人行业真正的门槛,不是能不能做出第一台,而是有没有人愿意持续采购第一千台。”吴健认为,当下中国机器人赛道正站在从“Demo经济”迈向“部署经济”的门槛上,谁能把握住场景,谁就有机会定义这一代机器人的产业格局。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