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跃上1500万辆

发布时间:2025-07-11 10:02:07
来源: 证券日报
阅读量: 221

7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1562.1万辆和156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1.4%。其中,6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4万辆和29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3.8%。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五位的集团销量合计为1443.4万辆,同比增长9.8%,占汽车销售总量的92.2%。其中,比亚迪以214.6万辆的累计销量位居榜首,同比增长33.0%,市场份额达13.7%;上汽、吉利分别以199.7万辆、163.4万辆的销量紧随其后,同比分别增长12.3%、43.6%。而东风、广汽等企业的销量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表现突出

在乘用车领域,上半年产销累计完成1352.2万辆和135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3%,增速高于汽车整体水平,成为带动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中,6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44.1万辆和25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4.5%。从细分品种来看,今年上半年,四大类乘用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增速更为显著。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表现突出。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27万辆,同比增长2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8.5%,比上年同期提升6.6个百分点。6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70.7万辆,同比增长19.3%。

细分车型方面,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的市场占有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销量占有率分别为62.6%、72.5%和68%,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呈增长态势。6月份,这三大类车型的销量占有率分别为61.9%、70.9%和67.8%,同样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企业表现来看,今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共销售390.7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68.9%。销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产企业共销售480.2万辆,占SUV销售总量的67.5%,除特斯拉销量呈两位数下降外,其他企业均有增长。销量排名前十位的MPV生产企业共销售45.3万辆,占MPV销售总量的78.6%,多数企业销量呈增长态势。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上半年汽车市场的最大亮点。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3%。其中,6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6.8万辆和13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4%和26.7%,当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8%。

从企业来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五位的集团销量合计为659.9万辆,同比增长43%,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95.1%。比亚迪以214.6万辆的销量领先,市场份额达30.9%;吉利、上汽分别以86.6万辆、60.8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同比分别增长105.2%、37.9%。

从动力类型来看,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今年上半年,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448.8万辆和44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1%和46.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为247.9万辆和252.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和31.1%。

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为587.8万辆,同比增长35.5%,占汽车国内销量比例为46.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为552.4万辆,占乘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50.4%;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为35.4万辆,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21.8%。6月份,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占比达48.6%,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比达51.8%。

出口方面,新能源汽车表现尤为抢眼。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其中,6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20.5万辆,同比增长1.4倍。其中,纯电动汽车出口67万辆,同比增长40.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出口39万辆,同比增长2.1倍,增速显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展望下半年,“两新”政策将继续有序实施,企业新品供给持续丰富,这些因素有望拉动汽车消费增长。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