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这是兽脚类恐龙还是蜥脚类啊?”“妈妈,我能收集几枚恐龙徽章吗?”周末的遇见博物馆,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求知若渴的孩子们在父母的陪伴下,化身“科考小学者”,对恐龙的各种知识讲起来头头是道,看得津津有味。

带您亲手探索生命密码
古生物展览重塑深度与温度
11月12日,备受瞩目的《遇见白垩纪:恐龙化石特展》在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恐龙及其他古生物化石为核心,联合国内多家知名古生物博物馆、科学研究机构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通过超650件珍贵展品、超4000平方米白垩纪生态复原场景和多种创新展示形式,从史前巨兽到微观古生物,全方位复原白垩纪时期的生命图景,深度挖掘地球生命演化背后的科学价值与生态意义。
展览邀请河南自然博物馆馆长徐莉担任科学顾问,策展团队则由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原所长李大庆、河南自然博物馆策展人吴艳,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的课题组组成。团队将深厚的古生物学专业知识与通俗易懂的科普表达相结合,既保证展览的学术深度,又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理解并喜爱古生物知识。
“本次展览以‘生命的舞台’为主线,是一次跨越亿万年的时空对话。”徐莉表示,从远古海洋变迁到多元生态场景重现,从恐龙生存博弈到羽毛演化与鸟类起源,这不仅是对远古生命的精准复原,更是对地球生命演化规律的深刻揭示,能让观众直观感受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在古生物学家邢立达看来,古生物科普不该是“冰冷的知识灌输”:“这次展览我们打破了传统陈列模式,用场景复原、互动体验让化石‘活’起来。观众能亲手探索恐龙的生存密码,青少年更能在玩乐中萌发探索欲,这正是科普最动人的力量。”

沉浸体验让化石“活”起来
文创IP延伸服务消费链条
“1号小朋友,你的挖化石时间已到。”伴随着一声呼唤,沙池中的一位小朋友自动站起来,脱下了“工作服”。“来这里的孩子们都非常遵守规则,大家秉持着对科学的尊重,既能专心细致地为化石扫去灰尘,也能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发挥求知好学的态度,一场下来我们几个家庭,不光是孩子,也包括大人,都收获满满。”在名为“恐龙研学”的模拟化石挖掘区域,一位家长对记者表示。这种高质量的亲子互动项目,正是当前备受青睐的体验式服务消费的典型代表。
创新展陈方式和沉浸互动体验是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策展团队针对亲子家庭、青少年及古生物爱好者等不同群体,巧妙融合科学知识与趣味体验,让书本上的史前生命变得可感知、可互动。展览精心打造360度全景白垩纪森林与恐龙群落场景,融合声光电技术,还原“霸王龙与三角龙巅峰对决”“巨型蜥脚类恐龙漫步林间”等史前名场面,观众仿佛“穿越”到白垩纪时期,沉浸式探索让复杂的古生物知识变得易于感知。
在互动体验方面,展览设计了超10种物理与多媒体互动项目,小朋友们可在“胃石研磨工坊”转动把手,观察胃石如何帮助植食恐龙消化坚硬植物;在“霸王龙咬力大挑战”中模拟霸王龙头部开合,感受其超强咬合力的生物力学特点;通过“装甲勇士转转转”为虚拟恐龙匹配防御骨板,了解不同恐龙的生存策略;还能走进“恐龙足迹探秘投影”区域,用脚步触发虚拟恐龙足迹,直观对比不同物种的体型差异。“育幼”区还设置了“中华贝贝龙成长观察站”,通过触摸屏察看恐龙从破壳到成年的动态演化过程,屏幕前家长和孩子们都看得兴致盎然。
在三层的文创商店,记者看到了为此次特展推出的系列文创,无论是金属徽章还是毛绒玩具都相当独特,销量火爆。作为遇见博物馆系列文化IP的最新成果,该展延续了“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通过跨界融合创新诠释中华文明,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不仅延伸了展览的价值链,更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文化消费热情。据悉,展览期间,遇见博物馆·北京798馆还将陆续推出化石修复工作坊、古生物专题讲座等配套活动,邀请古生物专家与观众面对面交流,满足不同观众的深度探索需求,带领大家追溯地球生命的演化脉络,领略自然科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