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服装内销温和回暖

发布时间:2025-11-19 11:01:03
来源: 国际商报
阅读量: 56

中国服装协会近日发布的行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在国家提振消费政策落地见效、居民消费信心稳步回升的双重支撑下,我国服装行业实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内销市场温和增长,网络零售持续向好,细分赛道、跨界创新与健康消费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三大核心引擎。

国家统计局核心数据印证了行业回暖态势。1至9月,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商品零售额累计达7590.2亿元,同比增长2.4%。这一增速较2024年同期提升了2.6个百分点,呈现出明显回升势头。线上渠道表现尤为亮眼,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持续激活消费潜力,穿类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8%,比1至6月1.4%的增速实现翻倍提升,成为内销市场的重要增长极。

细分赛道多点开花

国货品牌表现亮眼

消费升级与需求多元化推动行业进入结构性增长新阶段,多个细分品类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运动户外服饰成为最大亮点。2025抖音电商“双11”期间发布的报告显示,在10月核心促销周期内,该品类销售额同比增幅超104%。安踏、李宁等国货品牌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持续扩大份额,安踏针对学生群体推出百元级入门冲锋衣,李宁聚焦户外场景研发专业徒步鞋,均精准契合消费者需求。

女性消费市场的细分创新同样成效显著。千瓜数据《2025小红书高增长赛道报告》显示,“高智感穿搭”话题在小红书平台上的浏览量已超7800万次,主打设计感与女性特质的“高智感”女装,成功开辟标品服饰之外的新增长空间。此外,伴随“科学养宠”理念的普及,宠物服饰从可选消费升级为必备品,冲锋衣、凉凉衣、GPS定位马甲等功能性单品持续热销,成为养宠家庭的核心消费品类。

跨界融合赋能升级

科技文化注入新活力

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服装品牌加速跨界融合,通过链接艺术、文化、科技等领域实现创新升级。柒牌联合同济大学启动“全球大学生AI+IP创意设计大赛”,深度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品牌IP的融合路径,为品牌注入年轻化、国际化创意活力;红豆股份则携手中国移动、华律智能等7家企业,打造“AI+服装新零售体验中心”,集成AI导购机器人、AR虚拟试衣、3D智能量体等前沿技术,构建起“智能服务—数据驱动—柔性生产”的全链路闭环,大幅提升市场服务能力。

供应链革新成为品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海澜之家打造国内首个西服智能柔性生产基地,借助模块化预置和5G工艺同步技术,实现“一件起订、7日交付”,生产周期从15天压缩至4天;其与京东“超级供应链”协同后,全国八大仓智能分货效率提升3倍以上,存货周转效率显著优化。波司登、坦博尔等品牌也通过供应链升级,实现新品上新提速与库存压力缓解,印证了供应链韧性的核心价值。

健康消费成刚需

科技赋能品质升级

健康消费已从品质生活的可选项升级为刚需,成为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纷纷加码科技研发,将生物科技、智能传感、绿色材料等融入产品创新。李宁将新技术延伸至运动服饰的支撑结构设计,有效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全球功能性服装市场规模预计今年突破7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超30%,其中智能温控、健康监测等功能性品类年增长率突破25%,我国在智能温控领域专利申请量占全球62%,技术优势显著。

品牌通过场景化营销传递健康理念,实现从产品销售到生活方式引领的转型。江南布衣与生物科技公司Spiber合作研发新材料,以“可持续健康美学”为定位传递“穿着即环保”理念;内衣品牌SANGLUO主打真丝产品,强化“好睡眠”品牌认知,为消费者提供场景化健康解决方案。数据显示,女性主导的功能性服装消费额今年预计突破900亿元,老年群体智能服装销量同比增长85%,健康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增长态势。

中国服装协会表示,前三季度宏观经济稳中有进,促消费、支持民营经济等政策为行业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展望年末,随着消费信心持续回升、冬季换装需求释放及促销活动的拉动,内销市场有望保持回暖态势。协会负责人建议企业持续深化转型升级,聚焦产品创新、品牌建设与渠道效率提升,增强内外市场的协同能力,筑牢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