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人工智能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

发布时间:2025-07-15 16:05:30
来源: 辽宁日报
阅读量: 188

身高1.2米、体重30公斤的人形机器人迈着整齐的步伐,挥手互动、俯卧撑、踢足球等动作行云流水,还能与嘉宾对话。作为我省未来前沿产业项目,这款由大连理工大学与科技企业联合培育的科创明星,未来将深入高温、高压、有毒等高危工业环境替代人工作业,成为安全生产的“钢铁卫士”。

在日前召开的大连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大会上,机器人“智能秀”正在上演。大连艾斯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四足机器人如“机器狗”般灵活穿梭,轻松跨越20厘米高的台阶,引来阵阵掌声。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实现软硬件全自主研发的实力派,这些机器人能在工业高危区域巡检,在灾害现场搜救,在复杂情况下完成高精度地形测绘。未来,它还能化身为导盲犬机器人,通过摄像头与传感器为视障人士护航,让无障碍出行有了新方案……

“20余万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储备打底,目前已构建起高新区技术策源、金普新区场景应用、其他区域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格局。”会上,大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亮出了“硬核家底”。

如今,大连人工智能的硬实力,正从实验室加速走向生产生活,重塑生产方式与生活体验。辽宁滨海实验室、辽宁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等36个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成为技术攻坚主场;大连在双目视觉识别、水下灵活抓取、精准力度控制等领域实现国内领先;东软智行、中科创达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达到准L3级别,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如何将现有的产业潜力转化为发展实力?大连以“政策组合拳”给出答案。新出台的《大连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连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从企业培育、技术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金融服务等维度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多维度支撑体系。

未来,大连将重点推进五大方向:建设智能化工、智慧海洋、软件工程、金融监管服务等行业垂直大模型;聚力“机器人+”,打造水下机器人、微纳操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仿生机器人、智能座舱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民族大学等高校科研资源,规划建设机器人技术创新、人工智能软件研发等高能级平台等。此外,从工业智能巡检到医疗精准辅助,从智慧城市框架构建到“通算+智算+超算”算力体系建设,全面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