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游客在石峡村村民经营的餐厅里品尝“石烹宴”。
□ 本报记者 洪剑儒 文图
8月28日上午,记者跟随采访团登上八达岭长城,只见蜿蜒的长城犹如巨龙般盘亘在崇山峻岭之间,汹涌的人潮在“龙脊”上摩肩接踵:来自四川的一家三口携手同游,来自东北的老两口合影留念,来自新疆的青年学子翩然起舞……其中,许多兴致勃勃的“洋面孔”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我曾经在书中了解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因此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之情。”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游客马特奥兴奋地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助力下,儿时起根植于他心中的“中国游”梦想,如今终于照进现实。触摸着长城垛口的石砖,马特奥激动不已。
“接下来,除了继续游览中国的风景名胜,我还计划购买一些中国的特色商品。”马特奥表示。闻名世界的中国茶叶,便是他采购清单里的重要一项。
马特奥的长城行,不仅是中国文化闪耀世界的一则例证,更是“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的一个缩影。2025年上半年,外国人入出境数量持续增长,达到3805.3万人次,同比上涨3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入境外国人的71.2%,同比上涨53.9%。与此同时,入境消费也持续为扩消费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以离境退税服务为例,今年以来,中国离境退税商店数量成倍增加,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95%。开放的中国,正以热情的活力迎接五洲宾朋。
长城长,富山乡。在长城脚下的八达岭镇石峡村,围绕长城游展开的服务消费正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守护长城砖,阻止游客私刻乱画、乱扔垃圾……长期以来,长城是石峡村最重要的旅游资源,自发保护长城的接力棒也在石峡村的乡亲们手中世代相传。2024年4月,石峡村村民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封信,汇报了“长城儿女”们自发参与保护长城的事迹和村里的发展变化。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总书记回信的鼓舞下,石峡村乡亲倍感振奋,大家的共同努力,也让村容村貌换了新颜。走进石峡村,记者看到石光长城精品民宿、咖啡馆、阅读空间、石峡古堡客栈等精心设计的建筑设施,尽显文旅融合发展的澎湃活力。
“我们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长城文化公园两张名片,将长城保护与乡村振兴进行了有效衔接。”据八达岭镇党委书记李清华介绍,近年来,石峡村依托八达岭长城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与生态优势,打造石光长城精品民宿、非遗工坊等多个旅游服务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其中,21家主题民宿保留了石砌建筑特色,可让海内外游客沉浸式体验本土乡村文化的巨大魅力。
餐饮美食则是石峡村的另一块金字招牌。在一声锣响和一句高亢的“上菜啦”之后,一份热气腾腾、拥有百年传承历史的贺氏酱猪脸便被服务员从轿子里端上了餐桌。此情此景,不禁令围坐在餐桌旁的游客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快朵颐。
这些游客所品尝的,正是村里守正创新推出的以贺氏酱猪脸为主要菜品的“石烹宴”。搭配延庆火勺以及海棠汁、黄芩茶等特色饮品,辅以富有文化特色的上菜仪式,“石烹宴”不仅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满足了他们的味蕾,更推动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升,助力村民实现本地就业。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以贺氏酱猪脸这道菜为例,日均可销售50份以上。“每逢年节,许多游客还会购买包装好的酱猪脸作为年货,届时日销量可突破百份。”
石峡村的生动实践无疑为服务消费赋能乡村振兴写下了又一个鲜活注脚。“今年以来,石峡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1200万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总和,预计今年将达到2000万元。”李清华如是表示。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