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从运量跃升到质量突破

发布时间:2025-04-08 10:47:12
来源: 中国网
阅读量: 650
2025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输货物34.52万标箱,同比增长68.2%,以超预期增速勾勒出中国西部开放的新图景。这一跨越山海的物流大动脉,正通过效率提升、产业联动与国际协同,重塑区域经济地理,为“双循环”注入澎湃动力。

通道升级,从“地理末梢”到开放前沿。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了传统“沿海主开放、内陆深腹地”的格局。以重庆至钦州港为例,货物经此通道出海较东部沿海节省10天时间,让四川汽车、贵州磷矿、云南鲜花等西部物产得以高效对接东盟及全球市场。政策创新是关键推手:重庆出台专项政策,从物流补贴到通关便利化全链条赋能;海关推行“铁路快通”模式,将口岸通关时间压缩24小时,单箱成本下降200元。这些举措使通道货物品类从50种激增至千余种,形成“物流带经贸、经贸聚产业”的良性循环,西部省份对东盟进出口额近三年年均增长9%,内陆开放能级显著提升。
产业共振,激活双循环的链条动能。通道的爆发式增长,本质是产业升级与物流网络的深度共振。一方面,它成为“中国制造”南下的“高速路”:重庆汽车配件出口东盟增长107.9%,广西新能源汽车通过“铁路+海运”模式直抵中东,开辟国产汽车出口新通道;另一方面,变身全球资源北上的“补给线”:泰国榴莲、柬埔寨大米等东盟农产品经冷链班列88小时直达重庆,运输成本降低30%。更重要的是,通道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构建“欧洲—中国西部—东南亚”跨洲产业链,实现“双循环”高效联动。沿线枢纽港产业园吸引长安、博世等企业集聚,“渝车出海”运量年增30%,区域产业链韧性持续增强。
区域协同,编织更紧密的合作网络。作为RCEP生效后的重要实践平台,西部陆海新通道正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加速器”。2024年前9个月,重庆对老挝进出口增长64.5%,中老班列日均开行3列,跨境电商专列实现“当日达”;广西钦州港与新加坡港“天天班”航线稳定运行,每周输送超1万标箱,东盟水果、欧洲红酒等商品通过通道形成“跨洋直达”网络。制度型开放同步推进:海关“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为企业单箱降本千元,中老泰“四国直达”班列实现监管规则互认,这些创新让通道从单纯的物流线路升级为规则对接、产能协作的合作体系。
一季度的亮眼数据,既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成效的阶段性检验,更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新起点。当钢铁轨道跨越山海,集装箱满载希望穿行于峡谷与港口之间,这条通道承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