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发力,释放新型消费潜能

发布时间:2025-09-23 10:36:13
来源: 国际商报
阅读量: 221

“苏超”火了,“国潮”热了,绿色消费更受欢迎了……新型消费的蓬勃发展,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从个性化定制到智能穿戴,从线上购物到共享经济,新型消费正以多元化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持续壮大。1—8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0.0万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1万亿元,同比增长6.4%。8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7.5%,渗透率达55.2%;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9%。

业内专家认为,大力发展新型消费,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拉动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

多重因素促进新型消费

新型消费是指基于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形成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具有内容多样化、方式智能化、场景创新化和理念健康化等特征。

近年来,零售与电商的创新正在提高消费效率和购物体验;内容创作与知识付费的兴起,使得消费领域扩展至精神文化和知识层面;生活服务与体验式消费的流行,让消费者更倾向于为便利和体验支付费用……新型消费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升级,背后有着多重综合性的因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刘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新型消费规模的扩大与品质的提升,其背后原因包括多方面。“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新型基础设施构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主体结构变化、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等。展望‘十五五’时期,国家政策层面将继续优化新型消费市场环境,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深度融合与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新型消费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南开大学商学院专业学位教学中心副主任梁峰更关注情绪消费领域。“如今,消费者更加注重情绪满足和感受体验,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和享受消费过程中的情感满足,从购买附加情绪价值的商品转换到直接购买情绪价值。”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从三方面分析新型消费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是能满足居民消费升级下对高品质、个性化产品服务的需求;二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提供技术支撑,催生新消费场景;三是符合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需要,同时绿色发展理念也带动了绿色消费需求。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欧阳日辉向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年轻群体敢于尝试、探索新事物,消费观念不同于老年人,是新型消费的重要推动力。新的技术依托场景变现,精准捕捉年轻人需求,打造新型消费产品和业态模式,推动市场发展。但新型消费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供给不足,要不断丰富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着眼于“十五五”新型消费高质量发展,刘胜建议多管齐下、精准施策:一是创新制度供给,建立“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并试点“监管沙盒”,破除跨地域或跨行业之间的人为壁垒,为新型消费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弹性发展空间;二是夯实数字基建,通过“算力网络下乡”和构建合规数据流通平台,破除城乡居民之间、不同数字技能群体之间、境内外数据要素流动之间的技术与应用壁垒,弥合“三重数字鸿沟”;三是培育经营主体,实施传统业态数字化焕新工程并打造消费科技企业培育体系,构建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硬件与软件相协调、相融合的新型消费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四是深化新型消费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与规则对接,通过创建国际标准先行区和建设“一带一路”数字消费走廊,拓展跨境消费新空间,以系统性举措激发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

梁峰则建议,一是持续优化消费供给,关注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丰富消费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健康养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二是逐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相关行业准入门槛,吸引更多国际优质服务资源进入中国市场,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三是多渠道提振消费信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AI素养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加大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投入,减轻居民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和预期。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