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服务贸易如何“补短锻长”

发布时间:2025-10-11 12:35:25
来源: 经济日报
阅读量: 188

当前,中国服务贸易正处于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动能加速转换的新发展阶段。要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通过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逐步减少或取消外资在服务业中的占比限制。

从“跟跑者”到“并跑者”,中国服务贸易的“存在感”持续拉满。2024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前8个月,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超7370亿美元,服务贸易规模的稳健增长,为全球经贸发展注入了更多确定性。

除总量增长外,中国服务贸易在结构和质量上也呈现出诸多可喜的新变化——

知识密集型服务成为新引擎。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服务贸易正从传统领域向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领域转变。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增速提升,以网络文学、网游、网剧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品出海步伐加快,《哪吒2》等原创产品海外票房屡创新高,中国潮玩品牌在全球掀起热潮。

旅行服务强势复苏。免签政策的扩围,让“中国游”吸引力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旅行服务也从过去的逆差主要来源转变为推动逆差收窄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以“入境游”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出口,还带来了文旅融合互促的放大效应。

科技创新深度赋能。前不久举办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主题,展示的不仅仅是人工智能、5G/6G、卫星通信等前沿技术,更多的是深度融合到金融、教育、医疗、文旅等领域可感可用的服务产品,特别是人工智能沉浸式体验、AI教育解决方案等,极大地拓展了服务贸易的时空边界。

当前,中国服务贸易正处于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动能加速转换的新发展阶段,亮点不少但短板也较为明显。从贸易结构看,物流、建筑等传统服务业占比仍然较高,而高附加值的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服务进口依存度高达六成。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对全国服务贸易贡献占比近八成,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虽然增速快但总体规模小。此外,我们的服务贸易在规则制定上缺乏足够话语权。有统计显示,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标准制定中的参与度不足15%,在数据跨境流动、数字税等核心议题上仍受制于欧美主导的规则体系。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制度型开放的深化与落地。一方面,要以制度型开放引领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这既是中国服务贸易开放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型开放,特别是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要逐步放宽准入限制,有序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通过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逐步减少或取消外资在服务业中的占比限制。

政策层面已开始加力。近期,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以“扩规模、优结构、强支撑”为核心目标,提出13项具体举措,旨在破解服务贸易企业融资难、数据跨境流动不畅等瓶颈。值得关注的是,文件明确将数字服务、绿色服务等新业态作为重点支持方向,通过财税金融、便利化改革、创新驱动三大维度构建全链条政策体系,为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指明了方向。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还要与扩内需战略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优质服务供给。当前,中国消费市场已进入了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并重的阶段,服务消费已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要鼓励通过场景创新和业态融合,不断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同时,要善于用好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引力”与人均收入仍处于中等水平的“潜力”,吸引更多全球要素资源到中国来,参与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构建。


(责任编辑:于昊阳)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