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近期,一系列宏观政策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其中,结合当前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这项重要增量政策将有力扩投资、稳增长。
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具体来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分地区限额由财政部在上述债务规模内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力状况等因素测算并报国务院批准。给地方政府债务设置“天花板”,是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防范债务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
“结存限额”则是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限额大于余额的差额,主要是地方通过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安排财政资金偿还到期法定债务,相应形成了限额空间。动用、盘活这部分限额空间,地方可以进行新的融资,充实地方“钱袋子”。去年,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4000亿元,有效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此次再次安排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成为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又一重要措施,受到高度关注,不少市场机构认为政策超出预期。一方面,体现在安排结存限额的力度加大,总规模较上年增加了1000亿元。另一方面,资金使用范围拓展。今年的5000亿元除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精准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最新数据显示,在宏观政策带动下,前三季度项目投资保持增长,投资结构继续优化。在今年年初预算安排的政府债券规模更加给力的基础上,叠加此次盘活结存限额,政府债券规模较去年增加不少,在扩投资、稳经济中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各项政策要发力见效,推动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盘活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的安排要及早落地,加快债券发行使用,合理安排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盘活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必须依法进行,履行法定程序,落实好限额管理制度,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还要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除了盘活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今年还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此举有利于加快新增债券发行使用,推动政府债券市场平稳运行。通过运用好政府债务工具,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投入。
此外,5000亿元规模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也正在落地,资金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重点支持科创、扩大消费、稳外贸等。有关部门、银行和地方加强沟通协调,确保资金精准投放,避免“撒胡椒面”,促进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宏观政策攥指成拳、协同发力,就能更好地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