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鼎市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清新的茶香驱散了8月的暑热。在该公司的智慧大屏前,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向记者展示着手机上的APP——
“你看,14个智慧茶园的温度、湿度、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直连茶企、茶农,为茶农灌溉、施肥、采摘提供针对性指导,为茶企提供生产全周期气候品质认证,让‘靠天吃饭’变成‘知天而作’。”
海洋性季风气候、花岗岩沙砾土壤,以及千年传承的制茶技艺,酿出了福鼎白茶“毫香蜜韵、越陈越香”的独特风骨。“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民谚,正是对福鼎白茶价值的生动注脚。为守护这一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让消费者喝到的每一片福鼎白茶都货真价实,福鼎市于2019年9月启动大数据溯源平台建设,构建起无死角的追溯基底,“从茶园到茶杯”实施全链条追溯。
通过卫星遥感与无人机测绘,大数据溯源平台为全市36万亩茶园建立“数字档案”,镇村干部逐户核对面积、品种等信息,公示后赋予茶青交易额度,从源头锚定茶叶“出生地”。参照银行客户信息“九要素”标准,将茶农、茶企、经纪人信息录入系统,发放专属二维码,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身份可查”。依托银联云闪付系统,茶青交易全程扫码,数据实时上传,确保“谁种的、卖给谁”都清晰可溯。从2021年起,所有福鼎白茶产品必须贴标销售,消费者扫码即可了解产地、加工、流通等所有信息,让“指尖一点知来路”成为常态。
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的同时,平台上的数据沉淀,还让政策制定更有依据、融资信用更加精准。茶企也能更科学地安排生产计划,让“凭经验”变成“靠数据”,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在融资方面,过去,茶农茶企贷款难;如今,扫码交易数据就是“信用凭证”。依托溯源平台的真实数据,金融机构为企业精准画像、定向授信。这些数据还能预警经营风险,让金融服务既“敢贷”又“安全”,真正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参与者“输血赋能”。
不仅白茶的全生产周期可溯源,白茶生产的流水线也实现了全自动化。走进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的白茶智能化精制生产流水线车间,茶叶红外色选机、自动匀堆机、机器人装箱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正加速运转,有效解决了茶叶精制环节中茶尘多、精度低等问题。“数字化操作系统可以控制每台机器设备的技术参数,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效率。“这是国内首创的白茶精制流水线,产线投用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人工成本下降近70%。”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是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介绍,色选机利用茶叶中茶梗、黄片与正品的颜色差异,使用高清晰的CCD光学传感器对茶叶进行精选,这一高科技光电机械设备的应用,不仅能节约大量人工,同时也能规避人工拣剔的弊端。一台色选机,相当于之前200个人工的工作量。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林振传介绍,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让福鼎白茶的非遗制作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数字赋能之下,福鼎白茶的品牌力与影响力持续跃升。2025年,福鼎白茶品牌价值达75亿元,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四,“影响力指数”更是以932分登顶榜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相信,扫码溯源的不仅是一串信息,更是福鼎白茶对品质的承诺。
历经数十年,福鼎白茶已从山间嘉木成长为富民强市的共富支柱。“去年,全市茶园可采摘面积约31.91万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约155.1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目前全国销售网点达1万多个。”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介绍,38万涉茶从业人员因福鼎白茶致富兴业。
如今,福鼎白茶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2024年出口量达1200吨,同比增长15%。福鼎白茶在德国、法国等设立专卖店,单店年销售额超50万欧元。从2004年获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到2025年跻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鼎白茶以“双世遗”的荣光,印证着“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的硬核实力。
商业观察网-《商业观察》杂志社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或《商业观察》杂志”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商业观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商业观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商业观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文章